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电离平衡常数的含义,能说明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2、使学生知道盐类水解的原理,能说明温度、浓度、外加酸碱对水解平衡的影响,了解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温度、浓度、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的影响。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常数一元弱酸电离平衡常数:kaCH3COOHCH3COOH[CH3COO][H]Ka[CH3COOH]多元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每一步电离都有各自的电离常数,各级电离常数逐级减小。且一般相差很大。(1)电离平衡常数只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与无关。(2)K的意义:K值越大,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K值越小,弱电解质较难电离,其对应弱酸、弱碱较。2、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电离平衡移动,电离程度。温度降低,电离平衡移动,电离程度。(2)浓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平衡移动,电离程度;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小,平衡移动,电离程度[典题解悟][例1]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事实是()A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强B醋酸溶液与碳酸钙反应,缓慢放出二氧化碳C醋酸溶液用水稀释后,氢离子浓度下降D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为0.01mol•L[例2]下列关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就是电解质加入水后电离出的各种离子浓度的乘积与未电离分子的浓度的比值B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只与弱电解质的本性及外界温度有关C同一温度下,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越大,碱性越弱D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相同二.盐类的水解-1-1实验准备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Na、Na2CO3、NaCl、NH4Cl、Al2(SO4)3、KNO3溶液和蒸馏水(洗瓶)、pH试纸、表面皿(或玻璃片)、玻璃棒。教学过程[课堂引入]酸的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碱性,那么酸与碱反应生成的盐,溶液显什么性?[学生探究实验]用pH试纸测定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Na、Na2CO3、NaCl、NH4Cl、Al2(SO4)3、KNO3溶液的pH,记录自己的测定结果。(结合广东省高考题强调操作时的注意事项)2001广东高考试题17.(5分)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正确操作是:把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醮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的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问题定向]对于实验结果,你有什么想法和疑问?能否做出自己的判断或者假设呢?[交流研讨]让学生充分陈述各自知道的情况和疑问,鼓励他们注意接收和利用他人的信息。将问题聚焦在如下两个方面1、为什么盐溶液有的显酸性,有的显中性,有的显碱性?2、哪些盐的溶液显酸性?哪些盐的溶液显中性?哪些盐的溶液显碱性?[建立假设]分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上述问题的推测性解释。[课堂控制]此处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假设,有的是科学合理的,有的可能不够严谨,甚至是错误的。鼓励猜想,积极引导他们澄清概念,纠正逻辑错误。[验证假说]针对假设让学生自己提出不同的验证方案,在归纳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三个组:实验验证小组;知识推理小组;查阅文献(为学生准备好盐类水解的学习资料包或者进行网络探究)小组。[实施探究]①实验验证小组在讨论好实验方案后,到教室后面试剂台上取药品动手实验并做好记录;②知识推理小组展开讨论,应用学过的知识通过推理证明自己的假设;③查文献的小组既可在为其准备好的资料包里寻找答案,也可上网查找。[形成判断]各请一位小组代表介绍探究的过程、结果和解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从未知到结论的跨越。[意义建构]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用切合化学学科特点的语言概括出来。[课本自学]与学生一起回归课本,与自己的探究结果对照,修正自己表达上的不规范、不准确,反思探究的得与失。[师生归纳]1.盐类水解的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反应。[动画演示]盐类水解定义思维主线:“结合→消耗→破坏→移动→平衡→结果”其中,“结合”是原因,“破坏→移动”是实质。2.盐类水解的条件:具有能与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