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及策略自从两百多年前创造出现代工业文明以来,人们在享受生产力大幅提高、生活富裕快乐的同时,却忽视了生态灾难的隐患。无限制地开采自然资源、人口的剧增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都严重影响甚至打破了原本相对稳定、平衡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给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寻找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以满足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基于自然循环理念的循环经济逐渐被人类接受并付诸实践。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循环经济则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因此,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二、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障碍分析循环经济的提出既符合国际社会的潮流也符合中国的国情,我国政府围绕提高资源效率做了大量工作,像产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废旧物质的回收利用,生产和消费中的资源再利用,环保产业的发展,但总的来讲,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有许多因素阻碍着它的发展。(一)绩效考核体系的障碍(二)观念上的障碍我国的资源现状不是地大物博,而是人均物薄,从资源拥有角度看,我国的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现在许多人漠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以及自然资源的日趋紧缺,错误地认为是政府层面的事,片面强调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生产消费不断扩张,缺少关注资源使用效率和废弃物科学处理问题,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不到位,不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没有在全民当中引起共鸣。(三)机制的障碍在制度及实施机制方面,尽管我们有了一定的循环经济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但仅仅是开端。目前还存在法规、政策措施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相关技术开发滞后等问题。同传统工业相比,循环经济的前期投入相当大,但是在财政、税收、价格和执法方面,循环经济的从业者并没有得到政府相关的优惠政策,这也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例如,企业增值税是按增值的比例缴纳税收,因为循环利用资源的企业原材料成本较低,其成本中增值部分所占比例较高,因此,按产值计算,循环利用资源反而需要缴更高比例的税。(四)规划的障碍发展循环经济不能仅靠市场调节和企业自发行为,必须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推动。过去建设的循环经济项目,要么当地政府不能持之以恒地执行正确的规划,要么没有持之以恒的百年大计。由于缺少规划引导,在项目摆放的空间布局、上下游产品衔接、各产业和产品的规模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上下游产品衔接存在空间和规模上的不匹配问题,影响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缺少科学的发展规划,还容易带来盲目上项目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导致产业趋同、无序竞争,影响循环经济健康发展,也就不可能有持之以恒的治理效果。(五)效益的障碍循环经济无疑会节约资源,但对具体实施者来说,却不能不考虑成本和收益。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能性和经济效益好坏,取决于已有成熟技术体系的特点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决定经济效益好坏。由于我们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所以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往往是成本比较高。没有经济效益,企业就没有动力去循环直接排放或经过处理后可以排放的废弃物,循环经济难以实现。因此,只有让公众看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种好处既包括经济利益又包括社会效益,这样才能把循环经济推向深入。(六)技术的障碍循环经济涉及到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从一次性转向综合性循环利用,这涉及到先进的技术。由于我们国家总体上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企业技术装备落后,科技基础薄弱,企业本身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了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