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促数学课堂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策略内容提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等能力,达到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整合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最优化,我们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对象,探索整合的切入点,形成了一些教学策略。一、教育情境化策略基于信息技术的情境教育理论认为,学校的学习绝大多数不可能在现实的情境中进行,要达到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与环境的交互,积极地建立新的认识和理解。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当“新”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一是能否创设有趣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二是情境能否引起学生的注意、兴趣与思考;三是情境能否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进行独立的或者是合作的学习与探索。(1)问题情境的创设所谓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某个课题而精心设置的悬念、冲突、矛盾等心理刺激。“基于信息技术的‘分层指导,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策略”课题的实施,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问题情境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局域网络和互联网的优势,创设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问题情境或角色情境,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激发学生思考。创设的情境除了让学生知道“这是什么”,更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比较、辨别,理解它有什么特点,探究其原因,发现它与其它事物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思考“为什么?”、“怎样做?”。在传统教学中,大都是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导者,虽然也有师生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但合作与交流受时空限制,实效不大。在“分层指导,问题解决”实验中,教师利用校园网系统,通过资源共享,使全体学生共同观察一个典型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调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或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见解,评价学习伙伴的学习结果。(2)愉悦情境的创设愉悦情境教育是通过亲和的人际情境和生动的学习情境缩短儿童与老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促使儿童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在审美愉悦中,能培育创新的土壤,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如:数学网络课《轴对称图形》,利用网络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有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介绍,有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飞机、服装、北京天坛建筑……,有与美术和劳动整合的民间剪纸图案……,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进行自主学习,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能结合信息技术的功能,在画图软件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用剪刀剪出轴对称图形,用纸折出轴对称图形,学生经历了学习的全过程,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同伴协作的快乐,感悟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体会到了“数学美”。(3)模拟情境的创设模拟情境教育指利用移情作用,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教学中,学生从关注,产生对教育教学内容的积极的态度倾向,到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教学活动;然后,自己的情感不由自主地移入教学情境的相关对象上;随着情境的延续,儿童的情感逐步加深,最终情感渗透到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作为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逐渐内化,融入儿童的个性之中。如可设计《最佳营销方案》一课,通过模拟组建营销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智力水平分别扮演经理、导购、购物者等角色。学生在这虚拟的角色情境中,各尽其能、各展所长,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角色情境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二、学习个性化策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了学习个性化策略。在实验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个别化学习环境,以学生的实际差异为出发点,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的个别差异、不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程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系统的个别化和交互性功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自行选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