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改革创新诗词佳句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出处:清·赵翼《论诗五首》(其二)。原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释义:国家世世代代都有很多有才的人,他们的文章和名声都会流传并影响数百年。比喻:新的时代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因循守旧。用法提示:“风骚”中的“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也指《诗经》,“骚”指的是《离骚》,后来有关诗文写作的事情都叫“风骚”。赵翼当时说的也许是诗文写作,但是这联诗的影响早已经突破那个范围了。无论前人的智慧多么精彩,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也会渐渐地变得“不新鲜”。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不仅说明了创新的可能性和连续性,还能给人以鼓舞,节奏铿锵,豪气干云,颇有各位皆是“才人”之意。比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无论个人还是国家,只有顺应历史形势,勇于创新才能功成名就,立于不败之地。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出处: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释义:往前看不见古代的先人,往后又看不到后世的来者。“古人”“来者”一说指明君,二说指作者及其所做之事;“后不见”,一说指后来不会再有了,二说指就算有作者也看不到了。用法提示: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可以用这联诗的第二种解释,即创新,表示现在的情况、人和事都是空前绝后的。比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今天我们面临的机遇,可以说是空前的,以后就算有,我们也不一定能看见,所以我们要抓住这次机会,奋起直上。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出处:近现代·严复译、赫胥黎著《天演论》。原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释义:生物相互竞争,只有能适应的才会生存下来。原指自然界中生物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后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用法提示:不管在哪里,都需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适应。这个“适”,不仅是你适应所处的环境,还包括周围的人的理解、配合和互助。首先要“适”,然后才谈更好地生存。在公文写作中,无论是贯彻落实国家大政方针,还是企业自己转型升级,公文中的改革都是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对于我们自身也是一样。比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4.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出处:北宋·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邱十四》。原文:“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大字无过瘗鹤铭,官奴作草欺伯英。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释义: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行动的人,永远也不会赶在别人的前面;只有另辟蹊径,自成一家的人才会达到最高的境界。比喻:独树一帜,方能达到大的境界。用法提示:黄庭坚说的是书法,饱含着他自己的心酸经历。唐代书法家李邕就曾说过:“似我者俗,学我者死。”也是这个道理。就像那句广告词所说的:“一直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在公文写作中,这个道理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比如,“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创新是文艺的生命。再比如,“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科技没有创新,就没有希望;没有希望,就没有明天。5.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出处:唐·杨巨源《城东早春》。原文:“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释义:若是等到长安城中花开似锦之际,满城都是赏花郊游之人。后半段虽写仲春观花的惯常盛况,实际却更加反衬早春的独特与诗人的慧眼。用法提示:“上林”,即上林苑,始建于秦,汉武帝扩建为汉宫苑,盛极一时。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曾巩也曾称赞王昭君“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在这里,上林指代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浓艳至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于提醒,我们要创新,争取快人一步,不断开辟新大陆。写作也是如此,要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比如,“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创新是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