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别离技术的三种分类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答:〔1〕按被别离物质的性质分类分为物理别离法、化学别离法、物理化学别离法。(2)按别离过程的本质分类分为平衡别离过程、速度差别离过程、反响别离过程。(3)场流分类法2.别离富集的目的?答:①定量分析的试样通常是复杂物质,试样中其他组分的存在常常影响某些组分的定量测定,干扰严重时甚至使分析工作无法进行。这时必须根据试样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别离方法,把干扰组分别离除去,然后才能进行定量测定。②如果要进行试样的全分析,往往需要把各种组分适当的别离,而后分别加以鉴定或测定。③而对于试样中的某些痕量组分,进行别离的同时往往也就进行了必要的浓缩和富集,于是就便于测定。因此物质的化学别离和测定具有同样重要意义。3.什么是直接别离和间接别离?答:直接别离是将待测组分从复杂的干扰组分别离出来;间接别离是将干扰组分转入新相,而将待测组分留在原水相中。4.阐述浓缩、富集和纯化三个概念的差异与联系?答:富集:通过别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浓缩:将溶剂局部别离,使溶质浓度提高的过程。纯化:通过别离使某种物质的纯度提高的过程。根据目标组分在原始溶液中的相对含量〔摩尔分数〕的不同进行区分:〔方法被别离组分的摩尔分数〕富集<0.1;浓缩0.1-0.9;纯化>0.9。5.回收因子、别离因子和富集倍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1〕被别离物质在别离过程中损失量的多少,某组分的回收程度,用回收率来表示。待测组分A的回收率,用RA表示,QA°---为富集前待测物的量;QA---富集后待测物的量。RAQA100%QA〔2〕别离因子:两组分的别离程度。用SA,B表示。SA,BQA/QBRAQA/QBRBA—待测组分;B—干扰组分。如果待测组分A符合定量要求,即可认为QA≈QºA,SA,B≈QºB/QB=1/RB,常量组分测定:SA,B≈103;别离因子越大,别离效果越好。RQ/QT〔3〕富集倍数:目标组分和基体组分的回收率之比,用F表示,FTTRMQM/QMRT为组分的回收率;RM为基体的回收率;QT°为富集前待测物的量;QT为富集后待测物的量;QM°为富集前基体的量;QM为富集后基体的量。第二章别离过程中的热力学2.气体分子吸附在固体吸附剂外表时,某吸附等温线可以由朗格缪尔吸附方程得到。试分析吸附物质的吸附平衡常数K与该气体物质在气相的分压p需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朗格缪尔吸附等温线近似为直线。答:溶质吸附量q与溶质气体分压p的关系可以用朗格缪尔吸附方程表示:qqmaxKAp,式中qmax为溶质在1KAp固相外表以单分子层覆盖的最大容量;KA为溶质的吸附平衡常数。在低压时,KAp《1,qqmaxKAp。第三章别离过程中的动力学【别离课后题及局部名词解释】第1页共6页【WJQ手打】1.简单讨论分子运动与宏观物体机械运动的差异和共同点。答:机械运动是指宏观物体的运动,其运动规律可以用牛顿定律描述;分子迁移是指分子的运动,研究其运动规律不是研究单个分子的运动轨迹,而是研究大量分子〔粒子〕在统计学上的运动规律。其共同点在于它们对力的响应以及数学表达式相似:机械运动推动力=-dp/dx,分子运动推动力=-dμ/dx,式中p为势能,μ为化学势,且二者具有相同的量纲。上述两式说明机械运动与分子迁移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对应关系,但二者也存在重要的差ext异,表现在μ比p包含更多的内容,如可以将p以外的场作用所转变的化学势μ包含在μ中。μ还可包括RTlnC,即溶液富集与稀释对熵的影响,对宏观物体而言,RTlnC项与p相比可忽略不计;但对分子迁移而言,它意味着别离过程中溶质分子的迁移和扩散再分解路径上分子的统计分布。分子运动除了受使宏观物体运动的所有力的约束外,每一个分子还与临近分子发生剧烈的碰撞作用。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相比,分子运动的摩擦阻力要大得多。2.在无流和有流情况下,溶质分子的迁移分别用什么公式描述?对公式的物理意义做简单的阐述。dcdcd2cdcdcd2xYD2,有流时:(Yv)D2答:无流时:dtdxdxdtdxdx物理意义:〔参考费克第一定律物理意义的形式自己描述〕3.费克扩散定律描述的是什么样的特殊条件下溶质分子的迁移?答:费克第一定律JDdcdy或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