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游戏情境化的思考与实践一、为什么区域游戏要创设情境?幼儿区域游戏是指幼儿在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儿童的兴趣、需要而创设的具有操作性、探索性的环境中,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以个别化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探索、学习,在动手实践中与材料相互作用,利用和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推动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是教师教育意图的客体化、物质化和课程的丰富与拓展。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对区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全面和深入,在区域的形式、环境创设、材料的投放、区域的指导、区域游戏规则的形成等方面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在展开区域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区域的教育功能,过度突出区域的课程延伸和拓展作用,忽视了区域环境创设和实施的情境性、趣味性,致使幼儿对变相的灌输认知内容、一层不变的区域游戏兴趣索然,大大降低了区域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在一定水准上也防碍着幼儿积极主动地发展。【案例一】为什么孩子不愿意选择益智区?王老师为了提升班上幼儿的数学认知水平,在组织完数学活动后,总是把材料再投放进益智区里供幼儿继续操作练习,并且利用业余时间做了很多的相关数学方面的操作材料:写相邻数的数卡,找规律的图片,数字排序板等等。不过班上孩子都对这个区域没有兴趣,每次基本上都是在老师的半强制下才勉强进去玩,玩得很被动,思维状态不佳。王老师非常着急:为什么准备了这么丰富的材料,益智区还得不到孩子们的青睐?【案例二】老师不够用教研组研讨时,张老师提出:我们的区域活动中老师不够用,保育老师配进去也不行,阅读区里一定要有一个老师,要不小朋友在里面就不好好看书,一会儿抢书,一会儿在里面说奥特曼,非得老师过去指导才行。其余还有好几个区呢,老师在哪个区域,哪个区域的小朋友活动就会达到预期的目的,其余区域的情况会很糟糕。这种情况怎么办?其余老师纷纷响应,都有同样的感受。【案例三】:各自为阵的建构区中班老师在研讨建构区存有问题时,纷纷发言:小朋友都喜欢单独建构,不乐意和别人合作,自己搭自己的;几乎天天有为了建构材料而引发的纠纷需要处理;幼儿凭自己的兴趣建构为主,不按照老师说的主题走;男孩子都喜欢去建构区,女孩子愿意去的人少……大家七嘴八舌地继续说:是不是我们定的主题他们没兴趣,所以没有共同的建构目标,从而各自为阵抢拿材料?女孩子参与少肯定不是因为天生不爱好……分析:区域游戏存有的这些问题,有个共性的特点:幼儿缺少兴趣,没有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动力,使区域游戏走进了被幼儿冷落的尴尬境地。如何让幼儿对区域活动充满兴趣和热情?如何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效果促使幼儿自主探索学习获得发展?儿童的思维水平、认知水平无不受其思维活动的支配、调控,连同儿童的情感都与思维紧紧地联在一起。从幼儿的思维特点、认知特点及其与幼儿情感之间的联系特点,我们开始思考:创设情境,优化区域游戏质量。二、区域游戏情境化创设的相关思考与实践。1.关于区域游戏情境化情境化是指以教师创设的“境”,激发、带动、移入幼儿的“情”,以情感做纽带,把幼儿内心的情感唤醒、移入所认知的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对象上,从而加深幼儿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区域游戏情境化是指教师通过创设能激发幼儿情感参与的区域游戏环境,极大地诱发幼儿的区域游戏的主动性,持续强化他们的区域游戏兴趣,体验区域游戏的快乐。幼儿区域游戏情境化最大的作用便是:以情动情,以情启智,以情怡性……,让情境成为一种“力“,驱动着幼儿主动去投入到区域游戏活动中去。能够说,区域游戏高质量展开的灵魂便是一个“情”字。2.有效的区域游戏情境创设所谓有效的情境创设,我们理解为有以下几种特征:“理念寓于情理之中,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激发幼儿的兴趣,诱发幼儿活动的主动性,持续强化他们的活动兴趣,体验活动的快乐;使幼儿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幼儿情绪在暗示的作用下被唤起后,又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教育教学内容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