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册的要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美术第一册教材分析:一、美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1、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4、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二、教学内容本册以新的课程理念设计课程内容,突出了美术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创新精神的发展价值,人文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新的美术教育价值观。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美术知识,拓展审美眼界,一年级就让学生接触大师的作品及古今中外艺术品,第八课“美丽的天空”欣赏康定斯基德作品《蓝天》,第九课“谁画的鱼最大”欣赏的是张芝兰的农民画《戏鱼》拉近了学生与画家的距离,促进了学生的感知能力的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三维教学目标设计课堂内容,第四课《泥巴真听话》重在让学生去体验,在体验过程中(用脚踩踩,用手捏捏,用鼻子闻闻)达到总结出泥巴怎样才能听话这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去体会,去感受,第七课“五彩路”在渗透立体造型,颜色搭配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想象中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看周围的事物,善于发现美、欣赏美,第八课“美丽的天空”用各种材料表现现实加想象天空,感受自然和艺术美的结合。增加集体合作的课业,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方式和合作精神,第一课《让大家认识我》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学习活动过程扎根于思想中。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便开始以“母子情”来突出人文内涵。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激发好奇心,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增进师生感情和集体荣誉感,感受集体学习活动的愉悦和情趣,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风尚。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四、教材编写意图和特色本教材是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编写实验教材。学习领域阶段目标以美术与自我、社会、美术与自然环境两方面组课。注重学生体验过程,使教材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开放性、趣味性得到有机结合。以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本教材的课目设计中注重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学习活动中,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增强。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可以根据学情选择尝试运用。对每一节课设置有意味的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提倡以情导入、以趣启智,注重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五、教学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阶段目标(一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六、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基本形,并运用基本形表现美丽的鱼、不同种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