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填空题1.分离过程是(混合过程)的逆过程,因此需加入(分离剂)来达到分离目的.2.汽液相平衡是处理(气液传质分离)过程的基础.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温度压力相等,每一组分的化学位相等).3.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萃取剂回收段)。4.吸收因子为(),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难易程度)。5.吸收剂的再生常采用的是(用蒸汽或惰性气体的蒸出塔),(用再沸器的蒸出塔),(用蒸馏塔).6.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组成)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泡露点方程)确定.7.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分配组分)。8.解吸收因子定义为(S=mV/L)。9.吸收过程主要在(塔顶釜两块板)完成的.10.吸收有(1)个关键组分,这是因为(单向传质)的缘故.精馏有(2)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双向传质)的缘故。11.恒沸剂的沸点应显著比原溶液沸点(大10K)以上。12.吸收过程只有在(贫气吸收)的条件下,才能视为恒摩尔流。13.采用液相进料的萃取精馏时,要使萃取剂的浓度在全塔内为一恒定值,所以在(进料时补加一定的萃取剂)。14.要提高萃取剂的选择性,可(增大)萃取剂的浓度.15.吸收过程发生的条件为(Pi>Pi*,yi>yi*).16.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组成的改变)决定,故可由(相平衡方程)计算各板的温度。17.常见复杂分离塔流程有(多股进料),(侧线采出),(设中间冷凝或中间再沸器)。18.设置复杂塔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塔数目,节省能量).19.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板数),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级效率)加以考虑。20.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级效率)表示。21.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分离要求高)或(最困难)的组分最后分离。122.在相同的组成下,分离成纯组分时所需的功(大于)分离成两个非纯组分时所需的功。23.分离过程分为(机械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24.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控制过程)两大类.25.分离剂可以是(能量)和(物质)。26.机械分离过程是(过滤、离心分离)。吸收、萃取、膜分离。渗透.27.速率分离的过程是过滤、离心分离、吸收、萃取、(膜分离、渗透)。28.平稳分离的过程是过滤、离心分离、()。膜分离。渗透。29.气液平相衡常数定义为(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的比值)。30.理想气体的平稳常数与(组成)无关。31.低压下二元非理想农液的对挥发度α12等于(γ1P10/γ2P20)32.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化学位)相等。33.在多组分精馏中塔顶温度是由(露点)方程求定的.34.泡点温度计算时若∑Kixi>1,温度应调(小)35.泡点压力计算时若∑Kixi>1,压力应调(大)36.在多组分精馏中塔底温度是由(泡点)方程求定的。37.关键组分的相挥发度越大,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越少).38.分离要求越高,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越多).39.进料中易挥发含量越大,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不变).40.在萃取精馏中所选的萃取剂希望与塔顶馏出组份形成具有(正)偏差的非理想溶液.41.萃取精馏塔中,萃取剂是从塔(底)出来。42.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顶)出来.43.吸收中平衡常数大的组分是(难)吸收组分。44.吸收中平衡常数小的组分是(易)吸收组分.45.吸收因子越大对吸收越(有利)46.温度越高对吸收越(不利)47.压力越高对吸收越(有利)。48.吸收因子A(反比)于平衡常数。49.吸收因子A(正比)于吸收剂用量L.50.吸收因子A(正比)于液气比。51.从节能的角度分析难分离的组分应放在(最后)分离。52.从节能的角度分析分离要求高的组分应放在(最后)分离.53.从节能的角度分析进料中含量高的组分应(先)分离.2第二部分选择题1.计算溶液泡点时,若,则说明(C)a。温度偏低b。正好泡点c.温度偏高2.计算溶液露点时,若,则说明(C)a。温度偏低b。正好泡点c.温度偏高3.吸收操作中,若要提高关键组分的相对吸收率应采用措施是()a.提高压力b。升高温度c。增加液汽比d.增加塔板数4.多组分吸收过程采用图解梯级法的依据是()a。恒温操作b.恒摩尔流c.贫气吸收5.当萃取塔塔顶产品不合格时,可采用下列方法来调节(B)a.加大回流比b.加大萃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