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RA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基本病理表现为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可并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抑郁症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A的全球发病率为0.5%~1%叫中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0.42%,总患病人群约500万,男女患病比率约为1:4,我国RA患者在病程1~5年、5~10年、10-15年及N15年的致残率分别为18.6%、43.5%、48.1%、61.3%,随着病程的延长,残疾及功能受限发生率升高。RA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下降,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近年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及亚太风湿病学学会联盟(APLAR)等多个国际风湿病领域的学术组织分别制订或修订了各自的RA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也于2010年发布了RA诊疗指南。然而,上述指南对指导目前我国RA诊疗实践仍存诸多挑战。一方面,国际RA指南的质量良莠不齐,推荐意见间常存在不一致性;另一方面,国际RA指南极少纳入有关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此外,国外风湿科医师关注的临床诊疗问题和用药习惯与我国风湿科医师亦有所不同。再者,我国医院的风湿科人才培养、专科设置和患者就医情况与国外也存在明显差异。调查显示,我国仍有60%的医院未设置独立的风湿病专科,现有的7200余名风湿科医师中超过80%在三级医院工作,基层患者在就医时无法获得风湿科医师的专业诊治。调查显示,RA患者中首次就诊选择风湿科的仅为23%。因此,制订和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RA临床指南,对提高RA诊疗相关医师(风湿科、骨科、内科等),特别是县级与基层医疗机构医师正确诊断和治疗RA的能力,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我国RA诊疗水平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按照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方法和步骤,基于当前的最佳证据,结合临床医师的经验,考虑我国患者的偏好与价值观,平衡干预措施的利与弊,制订了“2018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推荐意见1:RA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影响重大,临床医师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査做出诊断(lA)。建议临床医师使用1987年ACR发布的RA分类标准与2010年ACR/EULAR发布的RA分类标准做出诊断(2B)。表1影像技术在RA诊断和随诊中的价值技术常规放射学检査适用情况常规放射学检査是评估RA关节结构损害最常用的影像学(1)成本低;工具㈣。双手、腕关节以及其他受累关节的X线片对RA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早期X线表现为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及关节附近骨质疏松;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或脱位等㈣。通常使用手、足X线片对关节损伤进行定期评估。但病程小于半年的RA患者常规X线片可能是正常的网超声超声检测关节结构性损害的敏感度高于常规放射学检査(1)成本居中;㈤。多普勒超声可用于确认滑膜炎的存在,监测疾病活动(2)无电离辐射;和进展,评估炎症情况贤劉。超声能清晰显示关节滑膜、滑囊、关节腔积液、关节软骨厚度及形态等;彩色多普⑶允许对多个关节进行评估;勒血流显像(CDFI)和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能直接检测关节组织内的血流分布,反映滑膜炎症情况,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临床缓解后超声发现的亚临床滑膜炎,是(5)检测早期骨与软骨结构的损伤;RA复发和后续影像学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超声检(6)应用能量多普勒可检测炎症活动査还可以动态判断关节积液量及与体表的距离,用以指导关节穿刺及治疗网CTCT检测骨侵蚀的能力较其他技术准确,对大关节病变及肺(1)骨侵蚀病变的检测;部疾病的检测有一定的价值,但CT无法检测活动性炎症如滑膜炎、腱鞘炎等的,故当RA累及大关节或RA患者(2)合并肺部病变的检测;(1)电离辐射量大;(2)无法检测炎症活动;(3)成本较高(4)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1)依赖操作者的技能;(2)对深度关节变化的检测敏感度低(臀部、肩关节、髄关节)(2)易获取优势回劣势网(1)三维病变的二维表现;(2)暴露于电离辐射;(3)对检测早期骨损害的敏感度低合并肺部病变时可使用CT观察疾病情况;检测RA骨侵(3)大关节病变的检测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