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钢铁形势及政策培训李新创:钢铁行业“十四五”发展展望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石,是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钢铁材料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材料。“十三五”期间,钢铁工业调整升级成效明显,有力支撑了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发展。“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国钢铁工业从数量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全面总结发展经验、明确发展方向对于钢铁强国建设至关重要。一、钢铁工业“十三五”发展开创新局面“十三五”时期是我国钢铁工业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时期,行业去产能、去杠杆取得明显成效,供给质量、绿色制造、兼并重组、国际产能合作取得新进展,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也存在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不高、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一)“十三五”发展成就1.供给质量明显提升“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去产能、去杠杆工作,不仅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1.5亿吨钢铁去产能目标上限,还依法取缔了1.4亿吨以上“地条钢”产能,优质、绿色产能占比显著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20年末,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62.3%,较“十二五”末下降7.8个百分点。2020年国内钢材市场占有率达到97.9%,有效满足了国内需求,支撑了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发展。钢材品种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国宝武的取向硅钢、河钢的特厚板、鞍钢的高强钢轨、的轴承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太钢依靠800多项核心技术在世界高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宝武QP1500冷轧淬火延性钢、鞍钢轻质双相钢、本钢2000兆帕级超高强韧性热冲压成型钢、兴澄特钢R6级极限性能系泊链钢等新产品实现全球首发。企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国宝武、中信泰富等一批企业在不同领域迈入世界一流行列。2.工艺装备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工艺装备总体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工序生产装备大型化、智能化取得新进展,一批先进工艺技术得以推广应用。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1000立方米及以上高炉生产能力所占比例由74.0%提高到80%以上,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5000立方米以上高炉由4座增加至8座;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100吨及以上转炉和电炉产能占炼钢总产能的比例74%以上,比“十二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首钢京唐巨型高炉高比例球团冶炼工艺技术,中国宝武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技术、300吨转炉“一键炼钢+全自动出钢”智慧炼钢技术,绿色洁净电炉炼钢技术、连铸凝固末端重压下技术、电渣重熔关键技术、热轧板在线热处理技术、无头轧制技术、棒线材免加热直接轧制技术、无酸酸洗技术等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得到推广应用。3.绿色制造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随着超低排放改造、新排污许可制度、重点区域错峰管控等政策的执行,以及钢铁行业副产煤气高效发电等节能技术的广泛应用,钢铁工业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2020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由2015年的572千克标煤下降到545千克标煤,圆满完成“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2020年,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颗粒物排放量由“十二五”末的0.85千克下降到0.39千克,吨钢二氧化硫由0.85千克下降到0.37千克。钢铁企业通过多式联运、信息化平台建设实践绿色物流,部分先进企业清洁运输比例达到80%。特别是首钢迁钢率先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吨钢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绩效分别为0.17千克、0.21千克、0.4千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行业内具有重大示范意义,开创了中国钢铁业绿色革命。德龙钢铁打造4A级工业旅游钢厂、普阳钢铁开展卓越环保绩效管理等为钢铁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借鉴意义。此外,唐山、邯郸等重点区域差别化错峰停限产及“一企一策”治理工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4.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民营企业跨区域重组步伐加快。2016年宝钢与武钢重组成立中国宝武,2019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