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的品质鉴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预期学习成果)1.通过实验加深理解面包的制作原理;加深理解烘烤制品制备的一般过程、基本原理和所需仪器设备;2.掌握面包的制作工艺、操作要点和品质鉴定方法;了解影响面包加工的技术因素,从工艺角度认识改善面包品质的基本思路;3.提高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分析以及实验研究报告撰写能力;4.加深理解实验研究中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二、实验原理面粉是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灰分等成分组成的。在面包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面粉中的蛋白质主要由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麦清蛋白和麦球蛋白等组成,其中麦谷蛋白、麦胶蛋白能吸水膨胀形成面筋质。这种面筋质能随面团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膨胀而膨胀,并能阻止二氧化碳气体的溢出,提高面团的保气能力,它是面包制品具有膨胀、松软特点的重要条件。面粉中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是以淀粉的形式存在的:淀粉中所含的淀粉酶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进而继续转化为葡萄糖供给酵母发酵所需要的能量。面团中淀粉的转化作用,对酵母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酵母是一种生物膨胀剂,当面团加入酵母后,酵母即可吸收面团中的养分生长繁殖,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形成膨大、松软、蜂窝状的组织结构。酵母对面包的发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要注意使用量。如果用量过多,面团中产气量增多,面团内的气孔壁迅速变薄,短时间内面团持气性很好,但时间延长后,面团很快成熟过度,持气性变劣。因此,酵母的用量要根据面筋品质和制品需要而定。一般情况,鲜酵母的用量为面粉用量的3%-4%,干酵母的用量为面粉用量的1.5%-2%。水是面包生产的重要原料,其主要作用有:水可以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充分吸水,形成面筋网络;水可以使面粉中的淀粉受热吸水而糊化;水可以促进淀粉酶对淀粉进行分解,帮助酵母生长繁殖。盐可以增加面团中面筋质的密度,增强弹性,提高面筋的筋力,如果面团中缺少盐,醒发后面团会有下塌现象。盐可以调节发酵速度,没有盐的面团虽然发酵的速度快,但发酵极不稳定,容易发酵过度,发酵的时间准于掌握。盐量多则会影响酵母的活力,使发酵速度减慢。盐的用量一般是面粉用量的1%-2.2%。面包加工的其他辅料有糖、油、奶、蛋、改良剂等,可以改善风味特点,丰富营养价值,辅助发酵。糖是供给酵母能量的来源,糖的含量在5%以内时能促进发酵,超过6%会使发酵受到抑制,发酵的速度变得缓慢;油能对发酵的面团起到润滑作用,使面包制品的体积膨大而疏松;蛋、奶能改善发酵面团的组织结构,增加面筋强度,提高面筋的持气性和发酵的耐力。使面团更有胀力,同时供给酵母养分,提高酵母的活力。三、实验要求1.实验前进行预习,了解面包的制作原理以及本实验的要求和安排;教师在实验前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2.以3-4人为一个实验小组,根据实验内容和流程实进行合理分工与合作,注意工序的衔接与整合,争取实验效率最大化,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任务。3.根据实验条件,自行拟定实验方案,并向指导老师汇报,经审核同意后按拟定步骤开展实验。4.在面包制作完成后,进行实验成果展示和评价(包括自评、他评和师评),并进行全班集中讨论,分享实验心得。5.实验结束后,将实验仪器设备清洗干净后放回原位,并清理实验台面。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四、材料、用具及设备原辅材料:特制粉、标准粉、酵母、盐、油、鲜鸡蛋、糖、改良剂、奶粉、植物油。实验仪器设备:和面机(调粉机)、分割机、揉圆机、成型机、醒发柜、烤炉、电子秤、不锈钢切刀、烤模、烤盘、电炉、面包体积测定仪等。五、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配方:特制粉100,鲜酵母1.0,白砂糖12,精盐0.5,物油1.0,水50。工艺流程:第一次调粉→第一次发酵→第二次调粉→第二次发酵→整形→醒发→烘烤→冷却→成品检验(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1.第一次调粉取面粉的80%,水的70%及全部酵母(预先用少量30-36℃的水溶化)一起加入调粉机中,先慢速搅拌,物料混合后中速搅拌约10分钟左右使物料充分起筋成为粗稠而光滑的酵母面团,调制好的面团温度应在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