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安全防护制度手术室安全防护制度(通用5篇)手术室安全防护制度1(1)全院医务人员每二年定期体检一次,重点检查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疾病相关指标。(2)医务人员工作中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自我防护。(3)医务人员采取标准预防的措施:①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应洗手。②戴手套:外科刷手后;接触任何病人的血液和体液、粘膜、破损的皮肤、处理和清洁带血液或体液的物品和平面时应戴手套;手套被撕裂或刺破时要立即更换;接触了每个病人的血液或体液后,或者接触了被血液污染的物品或平面后要更换新手套;在离开手术间或其他工作区域前脱去手套。护理不同的病人之间要脱手套,更换新手套。③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带护目镜,注意保护口鼻部,必要时戴面罩,并穿防护服,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④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在病人使用前进行清洁和消毒。⑤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⑥医务人员进行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⑦被污染的环境或特殊感染的病人应在指定隔离手术间进行操作。(4)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全员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培训。手术室安全防护制度2一、防止接错患者:1、到病房接患者时凭手术患者电脑打印单或手术通知单查对科室、床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何侧)及手术时间。2、患者接到手术室后,须送到指定手术间,由该室巡回护士第2次核对以上各项。3、麻醉、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生、第一助手第3次核对以上各项。二、防止摔伤患者:1、接送患者出入门边时,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手足,防止碰伤;移动患者至手术床或运送车时,须有人扶住车身,防止滚动摔伤;移动患者至手术床或运送车时,需有人扶住车身,防止滚动摔伤;运送途中,拉上床挡,护送员手推床头,脚在前,头在后以利观察和保持患者搬运患者时,动作轻巧、稳妥,防止意外伤。2、患者(尤其是小儿、躁动者)躺在手术床等待手术或等待护送时,应有护士床旁守护,必要时上约束带,防止坠床;清醒患者可进行安全知识教育。3、全麻诱导期的患者应有人在床旁照顾,注意患者肢体位置,防止挤压撞伤,必要时上约束带。4、经常检查交换车性能,保持状态良好,防止接送途中摔伤患者。三、防止手术部位错误:1、脑、颈、胸、肾、肢体等部位及疝等对称器官手术,应在手术单上注明何侧。2、在手术开始前,手术者必须核对患者,并按病历记载、X线片等再次核对手术部位。四、使用任何注射药物,应先核对瓶签,并会同另一人核对浓度、剂量方可使用。1、使用任何注射药物,应先对瓶签,并会同另一人核对浓度、剂量方可使用。2、瓶签脱落、字迹不清或有疑问,严禁使用。3、用过的空安瓿,应保留至手术结束方可丢弃,以务查对。4、局麻加肾上腺素时,应事先问明剂量再加药。5、器械台上应有盛局麻的专用杯,以免与其他药物混淆。6、执行口头医嘱用药时,要复诵一遍,并及时记录。五、防止输错血:1、巡回护士负责取血,每次只能取一名患者所需的血液。2、取血前,核对医嘱与术前血型报告单是否一致,防止取错血。3、严格查对制度,取血时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血型、交叉配血化验单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瓶号保存期,做到巡护士取血时自查、输血前与麻醉医生共查、输血后再次查对。4、密切观察输血后反应,及时发现异常。5、输血后的储血袋放4℃冰箱保留24小时,然后毁形弃之。六、防止烫伤、烧伤:1、使用热水袋时,要有外套、盖子拧紧,保证不漏水。清醒、能活动的成人,水温为60~70℃,小儿、昏迷、低温麻醉及瘫痪患者为40~50℃。热水袋与患者身体之间应隔一层毛毯或薄被,放好后应经常检查。2、使用电灼器时,应将接触患者的电极板涂以导电胶或蘸湿盐水,电极板要平坦,紧贴患者皮肤,固定于患者远离心脏的肌肉丰厚处,防止电极板灼伤患者。患者身体其他部位避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