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二、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三、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作者简介主要作品研读课文揣摩运用思维拓展写作背景巴金,19O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李尧棠,字帝甘,“巴金”是他的主要笔名。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收获》主编。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年轻的巴金1934年摄于上海寓所一九六二年,巴金全家在上海武康路寓所。左起萧珊、巴金、小棠(子)、小林(女)。1982年摄于上海寓所在上海选编十卷本《巴金选集》(1982年)1989年11月,朱镕基到巴金寓所向巴老八十五华诞表示祝贺,并赠不老松盆景。1992年,巴金和夏衍在杭州。杭州是巴金一生最爱去的地方。一九九四年,巴金同女儿小林、儿子小棠看旧相册。巴金主编的《收获》杂志巴金“文革”后的第二个创作高峰———《随想录》老年的巴金晚年的巴金生活照主要作品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火》中篇小说《憩园》《寒夜》主要作品主要作品•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1958年起陆续出版《巴金文集》(十四卷本),1987年起出版《巴金全集》(二十六卷本)。•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运动。2月18日,“昂热”号邮船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写作背景写作背景作者观星的几个片段作者观星的几个片段•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第(第11段)段)(第(第22段)段)(第(第33段)段)(第(第44段)段)热爱自热爱自然,向然,向往美好往美好生活生活研课课文研课课文研究比较三次观星的不同感受研究比较三次观星的不同感受•第一次:“望着星天……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第一次:从前在家乡观星天的情第一次:从前在家乡观星天的情景和感受。景和感受。“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这里表达了作者望星天所产生的甜蜜、温馨之感和依恋之情。“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这几句既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又表达了作者与星星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第二次: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第二次: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繁星的情景和感受。第三次:如今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第三次:如今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这里写出了海上望星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星的知心之情。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的童心、童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揣摩运用揣摩运用•课文按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方法。比喻比喻例:“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将“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拟人拟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