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技术总结_职称化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化工技术工作总结年底,工作总结将回顾当年的工作。如何撰写化工技术工作总结?请阅读下面的内容。一、技术人员应充分理解科技是第一力的意义,应将专业技术和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我认为,邓小平同志倡导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远意义,在于将专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实现专业技术在转化过程中的升华,培养自己,体现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将专业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我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91年,将我厂硫酸车间“一转一吸”生产工艺改为“二转二吸”生产工艺,原“一转一吸”生产流程所产生的二氧化硫转化率低,造成排放于空气的二氧化硫超标,产量低,影响了本公司的经济效益又污染了环境。通过这次改造,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并通过了省、市两级环保部门的验收,硫酸产量由原来年产1.5万吨提高到2万吨,大大满足了我厂磷肥生产的需要。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减少了空气污染,改善了工人工作环境和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另外,在1992,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研制的换热器新技术,即用空心环壳换热器代替硫酸车间换热器。本次技术改造更换的6台换热器由原挡板改为空心环壳管式,使用面积由1835m2减少到1210m2,总气压降由15050pa减少到6320pa,硫酸产量按87T/D计算,所需热面积由22.1m2(t?D)降至14.58m2(t?D),每年节约生产用电27万千瓦时,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取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实行技术改革实践的过程中,成效比较显著的是普钙车间的湿法生产改造工程。1990年8月—12月,普钙车间投资120万元,将传统的干法生产改为湿法生产,年产量由原来的3万吨提高到6万吨。工艺流程缩短了,省略了干法生产中的干燥、配酸系统和除尘设备,从而使生产成本降低了,据统计,就燃料、电耗、大气污染三项每年共计节约50万元。二、基础理论是做好专业技术工作的前提。“万丈高楼从地起”,人类历史从一开始就存在着这样一条自然规律,即人类无论从事何种社会活动都是从基础开始。基础是否牢固,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因此,没有基础,就谈不上发展,没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去指导专业技术工作,就没有技术成果的产生。而每一基础理论的突破,都孕育着一场技术革命,可见基础理论对专业技术工作来说,是何等的重要。我一直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并根据我企业的生产实践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自从我担任化学工程师以来,我每年都参加专业学习。例如,91年无机盐化工产品技术研究、95年无机盐化工生产工艺设计工艺和97年磷肥湿法生产工艺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90年8月至于12月,普钙车间将传统的干法生产改为湿法生产,经过八个月的技改和试产摸索,一次投产成功,实现了不用脱水设备,直接进行“湿法磷肥生产”的工艺生产线。我厂从64年建厂以来,普钙生产经历了三次不同的生产方法。前两次都是“干法生产”,这些传统的流该工艺具有干燥、配酸系统和除尘设备。工艺流程繁琐、昂贵、污染环境,不利于工人和附近居民的健康,也给企业造成浪费。湿法工艺的成功运行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人的生产效率,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减少了附近居民对我厂的投诉。这项技术改造工作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使产品水分达标。经过几个月的生产探索,我带领车间技术人员找到了影响产品水分指标的六个因素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考虑到矿物因素,我采用矿物组合。云贵矿与湖南矿按1:0.6配比。磨浆用水采用吸氟水,增加了纸浆的流动性,降低了纸浆的含水量。解决了产品水分问题,并提高了其他指标,使我厂湿法生产的普通过磷酸钙成品由原来的四级产品达到三级产品,产量由3万吨提高到6万吨,可节约成本约50万元。三、扩大知识面,使专业技术工作如鱼得水。在我看来,任何现代工程项目都不可能是纯粹的专业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结合。要做好专业技术工作,必须扩大知识面。在计划经济时代,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情况就是这样。我参加工作以来,就喜爱阅读各方面知识的理论书籍。我想如果知识广泛一些,也许对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我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