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9城市建设考向1城市化回扣导图知能梳理1.城市化的标志主要有: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其中,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3.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加,社会秩序混乱等。深化练习读图,回答1~3题。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②④③①D.②①③④2.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3.有关图中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曲线代表的国家应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B.②曲线代表的国家大部分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成熟阶段C.①曲线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所出现的问题都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自行消除D.①②两曲线代表的国家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答案1.D2.D3.D解析本题组主要通过图考查不同地区城市化进程。第1题,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一般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城市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一般在38%左右(2000年)。第2题,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目前城市化速度较慢;城市化早期,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比发展中国家快;通过2010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及城市人口数量可以计算出,此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总数分别约为55.6亿、13.3亿,即世界总人口数约为68.9亿,而此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分别约为25亿、10亿,即世界城市人口总数约为35亿,城市人口比重超过了一半;大约自1965年起,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就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总数。第3题,①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正处于后期成熟阶段;②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大部分处于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任何国家的城市化都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有的还会造成一定的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可能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但这些问题不会自行消除。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下图为“海绵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可以()A.避免城市交通拥堵B.减轻城市雨涝问题C.调整城市产业结构D.避免耕地面积减少5.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有“海绵体”。关于“海绵体”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透水路面不是“海绵体”②改变了城市水循环的类型③改变了城市的人文景观④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答案4.B5.C解析第4题,根据图中湖泊、森林、湿地、雨水花园、透水路面等信息判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减轻城市雨涝问题。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以推断出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在下雨时可以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透水路面是“海绵体”;城市水循环类型取决于水循环的空间位置,与城市建设无关;“海绵体”是人为建设的景观,会改变城市的人文景观;城市绿地、湖泊等的建设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考向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回扣导图知能梳理1.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一是交通便捷程度,二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3.中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分布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4.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位于市中心、交通线两侧或街角路口。5.三大功能区中面积最大的为住宅区,最小的为商业区;位于市中心的一般为商业区,位于城市边缘或者河流下游或者盛行风下风向的是工业区,位于工业区和商业区之间的为住宅区。深化练习读“某城市的昼夜人口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1.“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主要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