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教学案例案例名称《鸟的天堂》科目语文教学对象四年级学生提供者高小艳课时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鸟的天堂》是人教版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第七册课文。文章主要记叙了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这是一篇经典课文,然而,在特色旅游、保护生存环境日趋重要的今天,又赋予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内涵。《鸟的天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探究机会。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目标1、能说出“我们”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2、懂得并能简要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确是鸟的天堂的理由。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是鸟的天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技能目标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动态描写的方法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是荆姚镇渡米小学六年级学生。通过平时的观察与了解,学生思维较活跃,肯动脑筋,能利用收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自学。但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如大榕树,学生根本没有见过,光从字面上学生很难体会到“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帮助他们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图片或录像,展开丰富的想象。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设计意图从鸟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教学上中,由于学生没见过榕树,所以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给学生播放录相;此外还采用了阅读感悟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悟美的意境,欣赏美的语言。在活动中,让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个性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产生碰撞,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从心底萌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配有电脑的电教室资源准备自制课件,从网上下载的有关录相及课文情景朗读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播放榕树图片。2、说说你看到的情景。3、今天我们要随巴金爷爷到鸟的天堂看一看。(课题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课题。4、看到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吗?5、播放解说录相。6、同学们看过后,听过后,你能解决刚才的哪些问题?欣赏畅所欲言读课题质疑欣赏、倾听回答解疑对榕树产生第一印象,为学习课文设下悬念。引导学生动脑,学会思考质疑,尤其是让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让学生通过视频形成一个初步印象,这样扣人心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初读课文,说说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指名回答问题板书:大榕树鸟3、请同学们再课文,找一找哪些段落是描写大榕树的,哪些段落是写鸟的?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读课文汇报理清课文脉络三、品析词句,重点感悟大榕树:导入:下面先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看那株不凡的大榕树。1、请同学们把描写大榕树的段落找出来读一读,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会儿我们用读的形式汇报。2、指名读句,说体会(板书:大茂盛)3、课件出示: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提问:是什么在颤动?)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相信在看了这段录相后你就明白了。(播放录相榕树片段)4、看后,你有何感受呢?5、看到这么大,这么美的榕树,我们应该怎么来读?(板书:静态)指导朗读鸟:导入: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这里,看到了这里的鸟很多而且很欢乐,谁愿意有感情地给大家读一读?1、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多热闹)2、请你们把这部分内容好好地读一读,把你最有感受的句子画出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小组之间说一说,读一读。3、指名读句,说体会4、课件出示: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