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课件•抗菌谱概述contents•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各类感染性疾病抗菌治疗策略•临床常见耐药菌及应对措施•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与监测管理•合理用药教育与宣传培训目录01CATALOGUE抗菌谱概述定义与分类抗菌谱定义抗菌谱是指抗菌药物对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抑制或杀灭作用范围,即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抗菌谱分类根据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范围,抗菌谱可分为广谱抗菌谱和窄谱抗菌谱。广谱抗菌谱指对多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抗菌药物,而窄谱抗菌谱指仅对特定种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抗菌药物。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背景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给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深入研究抗菌谱,寻找新型抗菌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意义通过研究抗菌谱,可以了解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研究抗菌谱还有助于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常见抗菌药物及作用机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常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菌死亡。常见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常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阿奇霉素等。通过抑制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发挥抗菌作用。常见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02CATALOGUE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原则严格掌握适应症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尽早确立感染病原学诊断住院病人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症。临床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原则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应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用预防用药指征:感染高危人群、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预防用药基本原则:应在充分考虑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预防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等基础上规范用药品种和给药方案;不能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新品种、价格昂贵品种或多种抗菌药物联用作为预防用药。用药目的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用药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清洁-污染手术:如上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原则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03CATALOGUE各类感染性疾病抗菌治疗策略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