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蓄水安全鉴定报告蓄水安全鉴定报告附件*洪潮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蓄水安全鉴定设计自检报告单位: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日期:2011.3.3111工程及设计工作简况1.1工程概况洪潮江水库位于南流江支流——洪潮江上,坝址控制流域面积402km2。洪潮江水库现为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供水、防洪、发电、旅游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库,原建库设计标准为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1963年扩大初步设计调整为百年一遇设计,五百年一遇校核,1967年、1974年、1976年加固设计又恢复为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1976年加固设计的正常水位28.0m,设计洪水位29.13m,校核洪水位30.02m,总库容7.03亿m3,有效库容为5.47亿m3。原设计灌溉面积25万亩,2000年对灌区重新规划后,设计灌溉面积为30.4万亩。原设计发电装机容量3500kw,年发电量1200万kw·h,现装机1150kw,年发电400万kw·h,设计供水1m3/s,现实际供水0.5m3/s。洪潮江水库枢纽由主坝、6座副坝、2座闸控溢洪道、2座灌溉渠首组成。工程施工由洪潮江水库工程指挥部组织民工施工,自1958年底开始上马动工,但因同期施工合浦水库劳力不足而停工,1960年1月开始复工,同年7月1日主坝填至30.0m高程。洪朝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因工程为大跃进时代兴建,性质为民建公助,加上工程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而建,并已运行40多年,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年久失修。在2005年水库除险加固之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主坝。砼防渗心墙高度不足,坝顶挡墙破裂失稳,大坝无安全监测设施,坝顶路面损坏,下游坝坡反滤层沉陷,下游坝坡排水沟及护坡损坏,上游坝坡局部护坡损坏和护坡厚度第1页共23页不,右坝肩排污管损坏,两侧坝肩及下游坝脚蚁害、鼠害严重。(2)第一溢洪道。闸室底板开裂、闸基抗渗不足;陡坡底板开裂和冲刷损坏严重,陡坡反弧段边墙和尾坎开裂下沉;下游挡墙位移破坏;启闭排架机房不满足运行要求;两侧边墙排水失效;尾水渠堤及护岸被冲毁;交通桥不满足交通要求、中墩检修闸门槽开裂。(3)第二溢洪道。中墩和堰体开裂严重,边墩两侧填土渗透变形破坏;上下游行洪不畅,上游引渠两侧护坡损坏;启闭楼损坏且不满足使用要求。(4)副坝。坝顶高程不足,上游护坡石风化破碎,坝顶坑洼不平。2(5)总干渠首:控制闸启闭排架、工作桥、交通桥、启闭机房因原建设标准偏低,部分钢筋保护层过薄致使钢筋外露,严重锈蚀,已达报废程度;闸后为低标号钢筋砼箱涵,洞内气蚀破坏严重,洞顶砼脱块、钢筋整体外露锈蚀,两侧墩墙砼也类似顶部破坏;渠首上游引水渠渠底开挖未达设计要求,引渠两侧26.0m高程以上砂浆护坡结构厚度仅4cm左右,已大部分损坏,26.0m高程以下未按原设计开挖,高低不平,无护坡;涵顶填土路面坑洼不平。(6)防汛公路:左岸公路从主坝右岸至北干渠放水渠首,长1.37km,公路为环山开挖而成,路基宽在6~6.5m左右,靠山一侧原挖有小排水沟,但由于原开挖边坡较陡,大部分在1:0.3~1:0.5之间,加上无环山排水沟,故塌坡较严重,水沟已基本被填堵,路面为沙土路面,常被山洪冲刷,损坏严重,严重影响防汛交通。右岸防汛公路因两侧排水不良,无坚硬路面,雨洪期间,常被冲刷破坏,影响防汛交通。此外,水库的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闸门遥测监控系统不完善,也给水库安全运行造成了不利影响。1.2设计工作简况2002年9月,广西大学对洪朝江水库进行了安全鉴定,安第2页共23页全鉴定经自治区水利厅组织专家审查并上报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批复。2003年3月,水利部大坝安全鉴定中心以“坝函[2003]345号”文批复,核查意见为:“该水库主坝混凝土防渗墙顶高程低于设计、校核洪水位,部分副坝坝顶高程也不满足规范要求;主坝防浪墙底部未与坝体防渗体连接,存在严重的渗流安全隐患,3号副坝右坝肩渗漏;第二溢洪道进口开挖不足,基础渗漏并造成出口翼墙基础局部淘空,闸墩也存在裂缝;两座溢洪道及两座放水涵的闸门及启闭设备老化;大坝安全监测设施不完善,防汛道路标准低等。同意三类坝鉴定结论意见。建议加固设计中,应由有资质的单位,严格按现行规范,做好加固设计”。据此,2003年6月我院受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