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目的: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描写的具体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按照顺序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总分总式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排比句描写事物的作用。教学步骤:(一)文图对照,掌握观察顺序。1、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查字典学习生字词。(2)轻声朗读课文。(3)概括每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弄清课文结构。讨论: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按什么顺序安排段落层次?(总述-分述-总述)2、观察图画,掌握观察顺序。对照图画,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景物的?引导学生看图,对照课文结构,懂得作者对景物先从总的进行观察,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观察,最后把所见的景物联系起来作整体观察。(二)文图对照,懂得观察事物要抓住特点。1、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作者抓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水:静、清、绿。山:奇、秀、险。2、观察图画,说说桂林山水的这些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观察时:注意水面平静,映出了山的倒影,绿色;注意山多,耸立江中各不相连,形状奇异。)3、对照课文小结,我们学到了作者观察景物的什么方法?(一部分一部分地仔细看,观察景物的“形、色、态”,从中抓住特点。)(三)文图对照,懂得观察时要注意联系。1、阅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作者按部分观察后又作怎样的观察?(从整体上观察,将景物联系起来看)2、观察图画,说说整幅画面的特点。(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如画卷。)小结:对景物进行部分观察后,还要从整体上看。(四)图文对照,懂得观察时要善于联想。1、观察图画,说说看到眼前平静、清澈的水面想到什么?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2、读读课文第二段,看作者想到了什么?(想到大海和西湖,想到它绿得像无瑕的翡翠。)3、观察图上的山,说说自已想到了什么?4、读读课文第三段,看作者想到了什么?(想到了泰山、香山,想到它像巨象、像骆驼、竹笋……)5、你如果在这样的地方游览,会有什么感受?6、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想。)小结:从这里我们又学到了作者观察景物的什么方法?(注意景物的联系,观察时要展开想象,注意自已的感受。)(五)图文对照,欣赏体会。1、看图说说你爱这样的地方吗?爱它什么?2、读课文想想作者爱这样的在方吗?你是怎样体会到的?(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来赞美:和名山、大海风景名胜比;选用排比句和比喻句描述景物赞美景物;选用优美的词语来赞美;结尾又用诗句小结进一步赞美。)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4、看图欣赏朗读课件,体会桂林山水的美。5、小结:读了这篇课文后,我们学到了作者描写景物的哪些方法?(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排比句。)(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2、摘抄优美的词语。板书设计:总述:桂林山水甲天下分述:水:静、清、绿山:奇、秀、险总述:倒映围绕人在画中游从分别叙述到总体总结,抓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