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教学之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是文化的符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通过不同的语言来反映。语言形式不同,所负载的文化也不相同。语言是用来表达和交流的,英语学习的目的主要就是用来表达和交流的,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故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1.我们学习英语,就要增进对英语国家的了解,懂得一些外国的文化。在跨文化的交往中,如果我们没有对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就会使交流产生障碍,导致交际失败,达不到交际的目的。2.《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的中学生,为了能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担负起中华民族的希望,他们应该面向世界,思想开放,应该善于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懂得其他国家的一些历史和文化背景,初步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3.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文化意识的培养,它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只重视书本知识不重视实际应用,只重视语法、发音的讲解不重视语言环境及应用语言的文化背景的讲解,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屡屡犯“文化错误”,因而达不到交际的目的。4、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感受异国风情。5、理解英语文化背景有助于阅读。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实践表明,阅读英语作品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乏。这一点许多英语学习者深有体会。因为英语作品的作者对文章的背景文化一般都比较熟悉,材料中词语的运用以及文章意义的表达都自然得体,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但是读者不一定了解这些文化背景,这就容易出现读者认识每一个单词,却不能理解文章意义的情况。现实情况:在实际教学中,人们对交际教学法的实践还不够,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还很模糊,这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认为中学阶段外语教学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教学,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中学英语教学最终面临的是考试,文化教学根本没必要,造成“高分低能”等现象。这些误区的存在,导致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出现投入多,效果差,应试能力强,交际水平低等问题,亟待解决。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一、适用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所引入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必须要和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这样可以提起学生对英语和外国文化的兴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二、适度性原则指所选材料的适合程度和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适合程度。选择材料时应注意主要选择那些代表主流文化的内容,同时也兼顾趣味性。三、适应性原则指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特别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由于初中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有限,涉及面窄,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包括称谓、介绍、寒暄、节日、恭维、感谢及禁忌语等,体现出两种文化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跨文化交际在教材中的体现。现行的英语教材不仅具有知识性而且还具趣味性,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英语课堂教学除了要教单词、发音、语法外,还要努力培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