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教案郭聪慧教材分析《斑羚飞渡》是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散文精品,这篇文章生动、细腻地记叙了斑羚陷入绝境时求生自救的全过程。故事非常惊险,可读性强,故事本身就是动物世界的奇观。课文中展示的一幅幅凄美的图画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关注动物世界情感的极好的典范,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激发学生的兴趣,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来的美德。3、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过程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感受斑羚的精神。教学难点1、如何关注自然、关注生活,从自然和生活中学到生存的经验。2、对“爱”的再理解、再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教师讲故事导入: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不得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迁徙。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大大小小的蚂蚁迅速地结成一个球体。为了那一线生的希望,它们冲向了火海。伴随着一阵噼噼啪啪的声响,最外层的蚂蚁被火吞噬了,烧焦了。然而,这蕴含着生命的团体仍向前滚动着,噼啪声越来越响,蚂蚁团越来越小,最后滚出火海的蚂蚁只剩下了一小团……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蚂蚁的故事。的确,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有谁不渴望生呢?可是,这群蚂蚁却生得艰难,死得辉煌。今天,我们一起再来聆听一个同样令人悲壮感人的关于斑羚的故事。(板书课题及作者)并且给学生展现一些斑羚的图片2、简介作者沈石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作协理事。1952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宁波慈溪。1979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其动物小说别具一格,在海内外赢得广泛声誉,他本人也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一只猎雕的遭遇》获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二、整体感知欣赏《斑羚飞渡》视频,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用生动的语言把文章概括成四幅画面(情节)。身陷绝境——彩虹出现——斑羚飞渡——走向彩虹3.在这四幅画面中,你觉得哪一幅画面最生动、最精彩?请找出相关段落。三、自主研讨1、在这四幅画面中,你觉得课文哪个环节写得最生动、最精彩?并请找出有关段落。(“斑羚飞渡”)2、斑羚是如何飞渡的呢?请学生领读“斑羚飞渡”段落,其他同学在文中圈出半大斑羚和老斑羚飞渡的动词加以回答。(走、退、飞奔、起跑、跃、跳、钩、蹿跃、猛蹬、起跳、坠落、落)3.镰刀头羊在整个飞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课文中几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四、体验反思1.你们觉得班羚们之所以能够成功飞渡,靠的是什么?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团队精神勇于牺牲视死如归临危不惧关爱后辈2、看了这资料,我们年青的一代,要从这群斑羚身上学些什么东西呢?(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它们的智慧、才能,特别是从容镇定、舍己为人的情操,可贵的整体精神……)教师总结:确实,作为人类的我们,面对生命,应让生命显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3、思考:斑羚飞渡这一悲剧是谁造成的?(人)4、是啊,人在这里充当的是一种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夺者。人类的行径已经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请用心感受这些画面,然后思考:从人类的身上我们又能想到些什么呢?(屏幕显示:人破坏动物,破坏自然的资料)(板书:珍视生命,保护动物)5、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或者提出不懂之处)结束语同学们,地球只有一个,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真心希望人与自然能和谐共处,希望斑羚们今天的悲局不再重演,最后把一段话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