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村发展之路径选择——以浙江省天台县桐柏岭脚村为例1桐柏岭脚村的基本情况桐柏岭脚村位于天台主城区西北3km,桐柏山下,与国家4A级景区琼台仙谷相接,与道教胜地桐柏宫为邻,国家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坐落其中。该村有耕地16.67hm2,山地64.53hm2。村庄交通路况较好,有城区的公交车定期通行。该村有161户,523人,其中150人外出务工;村两委班子4人,文化程度都是初中或初中以下,其中村书记是小学学历,58岁,村主任初中学历,40岁;9名党员,20名村民代表;2006年村民人均收入7000元,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不到30000元,主要来源是村集体的门面房和停车场。近年来,在各级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村里接上自来水,村内小巷硬化,村中空地绿化;村级组织比较健全,制度相对规范,各项社会事业逐步得到改善。同时,群众普遍认为,近年来,桐柏岭脚村没有更好的抓住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机遇,导致发展速度缓慢;村两委班子发展意识和发展的紧迫性不是很强,蓄能电站租赁村里的12.2hm2土地,租赁期后,迟迟未能得到妥善处理;凝聚力战斗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为:各种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各种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各种要素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班子团结欠缺,思想不够统一,许多工作无法落实,村干部在群众中信任度不高,村里矛盾纠纷时有发生。2城郊村的主要优势及存在的问题2.1城郊村的主要优势2.1.1环境宜人,交通便捷。城郊村一般距离城区少于10km,如桐柏岭脚村到城区仅2.5km,而且附近大都有景区景点,自然风光较好,是城区群众比较理想的休闲游览场所。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实施,公交线路大都能通到村里,客流频繁,往来较多,为发展旅游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2.1.2发展条件优越,接受辐射能力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城郊村水、电、通讯等状况不断得到改观,人力资源相对丰富,素质相对较高,价格相对低廉,这些为工业产业的积聚提供了比较好的基础。2.1.3环境不断改善,村民相对富裕。村内道路大都硬化,有相当多的村进行新村规划,村里生产生活等功能布局相对合理,脏乱差的旧俗大有改观,比较适宜人居。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工业的兴起,旧城改造和新区的扩展,城区道路的延伸,使城郊村的土地级差价值陡增,村民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大部分村民有三四层的普通楼房,部分村民有类似的别墅式住房。2.2城郊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2.1村级两委不够坚强有力。一是相当多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配合不够融洽,工作不够协调,普遍存在争夺“谁说了算”问题,支部书记以领导核心自居;村委主任以拥有广泛的民意基础而自重,工作上争你长我短,由于不团结产生隔合,从而影响两委的集体领导功能。二是村级各类组织尤其是两委主要负责人素质有待提高。据对近百名村级各类组织负责人情况了解,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且大多不会说普通话和使用电脑;两委负责人除了开会培训,平时基本没有看书的习惯,工作靠经验,处事凭感觉。三是大部分村两委负责人“守摊”思想严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年龄偏大者,以守摊维稳居多;兼职做事者,有精力不济之虞;年少资浅者,则谨少慎微之嫌。四是少部分村干部作风不硬,形象不佳,威信不高,影响力弱。2.2.2发展思路不够清晰明了。一是村无规划、思路不清。桐柏岭脚村上几届均没有中长期发展规划,仅有的发展目标,为概述性的,大而虚,纯属应景之作。二是年度计划不明,工作随意性大。大部分村均没有在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上,落实年初公布年度计划,年终总结工作的要求;村里工作是随想随做,随交随做,围着乡镇(街道)或部门工作转,围着村主要负责人的想法做,围着少数有影响的利益相关者转。三是政绩工程、短期行为时有发生。两委三年任期短,连任变数大,工作考虑本届的多,兼顾下届的少,做事考虑局部的多,兼顾全局的少。2.2.3集体经济不够稳固厚实。一是家底不丰。处在后发展地区的城郊处,属于偏僻的山区,只是近年来的“康庄工程”和城市化推进,才使原来的山村,成了城郊村,原山村村集体积累很少。据对赤城街道城郊村了解,平均村集体积累不到30000元。二是欠帐较多。城郊村发展机遇相对较多,但每1个项目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