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及设计理念:《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儿歌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儿歌后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儿歌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三者间对话的过程。所以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本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做一做(做游戏)、看一看(书、图画、课件)、比一比(比赛读)、画一画(画动物的脚印)、编一编(创编儿歌)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将美术、音乐等学科内容融入在本课教学内容中,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通过学习感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二、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二)知识目标:1、认识“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这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四、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朗读课文,初步识字,感悟课文内容。第2课时:巩固识字(识记字形、在语言环境中了解字义),写字教学。五、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师问:“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雪吗?”生答:“没有”师问:“你们想看雪吗?”生答:“想”师:“好,那现在请同学们看电视,看看美丽的雪景。”(播放CAI雪景)师:“假如我们这儿也下雪了,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呢?”生:“堆雪球。。。。”(播放CAI)师:不仅同学们想在雪地里玩,有一群小画家也来到了雪地里,你们猜猜是谁?生:小鸡,小狗,小鸭,小马(播放CAI)师:同学们真聪明,谁能把句子说完整?(播放CAI:①雪地里来了()。②雪地里来了()、()、()和()。③雪地里有()、()、()和()。)师:同学们真能干,已经能把句子说完整了。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播放CAI)师:请同学们先根据课文拼音先自学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遇到不懂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不会的可以小声问同学。师: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老师相信已经有不少同学会读了。老师想听听同学们一起读,能把字音读准吗?(生读)师:同学读得可真好,每一个字都读准了。师:同学们想不想一边听课文朗读一边看动漫呀。生:想。师:那同学们可要认真地听,待会说说哪里读得好。同时看清楚小画家们画了什么?生:评哪句好,师引导。“下雪啦!下雪啦!”读得好。师:师变魔术(贴雪花)。高兴吗?我们这也下雪了。生:高兴。师:高兴,那就把高兴读出来吧。(!)哦,下雪啦!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