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及绿化树木主要害虫及危害性研究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兰州市园林绿化树木虫害发生的特点,原因及加强城市园林绿化树木害虫综合治理的方法,强调了园林病虫害防治在园林绿化工作中的不可替代性。关键词:城市害虫危害性研究前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居民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大中城市及城市化的乡镇愈来愈重视城市绿化工作,人均绿地面积有所提高。园林绿化在带给居地高质量生活空间的同时,在养护管理上为防治病虫害的化学农药施放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绿化面积愈大,农药污染愈严重,绿化愈接近于居民,农药污染对居民的直接影响也愈严重。因此,认清我国农药污染的现状,了解城市园林及绿化树木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探讨城市园林及绿化树木主要害虫的治理对策,以期达到既防治害虫对绿化物的侵害,又保护环境的目的,意义十分重大。一、基本情况兰州市是甘肃省省会,也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之一。现辖三县、五区、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31.6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藏、裕固、东乡等38个民族,总人口290.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近200万人。兰州市位于祁连山的东边和黄土高原盆地的西北部,在东经102°30′-104°30′,北纬35°51′-38°之间,东西第153公里。南北宽130公里,处于祖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海拨高度在1500-1600米之间。市区群山环抱,黄河东西穿城而过,城区呈带状分布,东西长50多公里,南北最窄处不足5公里,中间错落五块盆地。年平均气温5-9℃,年降水量300-400mm,年蒸发量为1500mm。1二、兰州市园林害虫发生的原因和管理现状1、据“兰州园林植保站病虫害及天敌普查成果汇编”,已查出园林害虫180种,造成害的29种以上占害虫种类13.8%,其危害率均在100%,危害程度相当严重。1999年我市红古区发生的光肩星天牛为害杨柳科植物,使3万多株杨、柳树遭到毁灭性打击,为了控制虫害,不得不砍伐病树3万多株;臭椿是兰州市的主要绿化树种之一,约500多株遍布全市。自1990年开始受到臭椿沟眶象为害以来,对行道树构成了严重危害,个别街道生长二十年的臭椿树因该虫的为害被迫进行了品种更新改造;1998年国槐尺蠼大面积发生,蔓延,对国槐造成很大的危害。2、人为活动对害虫发生的影响兰州市属温暖和温和的半干旱区,植物生长条件极为恶劣,且树种单一。特别是由于人类的频繁活动和干扰,城市树木生长的地下空间极其狭窄,土壤密度高,土质差,空气严重污染,以及管护不善所引起的生长环境恶化(如土壤缺水),均可以直接促进园林绿2化树木害虫的猖獗发生。市植保站负责着我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治技术、指导等。而事实上,我市属园林部门管理的公共绿地面积很小,而各学校、机关、部队、各企事业单位管理的绿地占相当大的比例,这种极分散的管理模式与管护不善长期作用的结果使园林病虫害的猖獗发生具有隐蔽性,发生突然,往往在局部成灾,并迅速蔓延。3、没有统一的管理体系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园林植物病虫是园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由于庭院绿地面积比重较大,又相对分散,虫害发生不集中,各自为政,势必头痛治头,脚痛医脚,没有全局和整体观念,病虫害在一定区域内得不到有效控制,不可能达到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目的。4、检疫力度不够近年来,由于园林植物检疫不力,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一些虫害随苗木的运进和输出而传播,导致一3些病虫害恶性循环,在防治上形成被动挨打,防不胜防的局面。5、就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而言园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相对稀少,结构单一,物种丰富度低,落叶很快被清扫干净,不能进入生态系统循环,同时天敌系统脆弱,稳定程度差,微生物常常处于抑制状态。园林害虫经过长期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长期适应,必然在生物学特性以至生理生态上形成程度不同的变异行为习性和适应性,抗逆性等方面都很强。6、防治方法盲目,单一传统的常用的虫害防治往往是先认定某一植物有害。甚至许多单位对所发生的树木病虫害的种类,特性不了解,缺乏病虫害防治的一般常识,多数是平时不防治,等病虫害发生后,来时忙一阵;重“治”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