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护理脑出血的概念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脑出血的护理1、执行急诊科一般护理。2、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抽血送检,给予降压、脱水,止血治疗。(1)降压药物:a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乌拉地尔具有中枢和外周双重作用机制。尼莫地平在外周可阻断突触后a1受体、抑制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脏负荷在中枢通过兴奋5-羟色胺1A受体调整循环中枢的活性防止反射引起的血压升高。硝普钠直接血管扩张剂对动静脉作用均强同时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2)脱水药物:甘露醇为首选药物,其渗透压约为血浆的4倍,用药后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使脑组织的水分迅速进入血液中经肾脏排出大约8g甘露醇带出100ml水分,也可给予山梨醇作为代替药物。呋噻米或50%葡萄糖液、利尿酸钠与甘露醇/山梨醇交替使用以防止脱水剂停用后的“反跳”现象。(3)止血药物抗纤溶药物为了防止动脉瘤周围的血块溶解,引起再度出血可用抗纤维蛋白溶解剂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原的形成。--抗纤溶治疗可以降低再出血的发生率,但同时也增加脑血管痉挛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常用药物:氨基乙酸、止血芳酸或氨甲环酸。(4)对症治疗烦躁、出现惊厥给予抗惊厥药物。严重头疼者可用镇痛药。高热者冰毯降温或和给予退热药物。防治继发感染酌情给予抗菌药物。3、加强监测(1)对患者进行持续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2)动态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准确评估病人患肢的活动能力,与病人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将患肢置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爪形手等后遗症。鼓励病人积极锻炼患肢,对于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表扬。④及时协助和督促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根据病情在床上被动运动→床上主动活动→床边活动→下床活动的次序进行,做到强度适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被动运动的幅度由小到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按摩应以轻柔缓慢的手法进行。⑤教会病人家属及陪人进行锻炼的方法。活动时需有人陪护,防止受伤。⑥配合针灸、理疗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鼓励患者进行生活自理活动,以适应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要。(3)根据肢体活动情况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协助病人完成自理活动,鼓励病人寻求帮助。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信号灯放在病人手边,听到铃声立即予以答复。恢复期鼓励病人独立完成生活自理活动,以增进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以适应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要,提高生存质量。(4)根据病情做好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的发生。做好宣教,拉起病人的床栏或家属陪伴,并挂防跌倒、防坠床标识。协助病人完成自理活动,鼓励病人寻求帮助。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信号灯放在病人手边,听到铃声立即予以答复。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发生。尿潴留者应置留置导尿管定时放尿。置留导尿管时严格无菌操作,防逆行泌尿系感染。便秘者,用缓泻剂或开塞露等协助排便。(5)观察患者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情况提供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环境,避免环境刺激加重头痛各项护理操作动作应轻柔,以免加重病人疼痛。③减少探视人员,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时间。④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病人须卧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使颅内压下降。吸氧可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头敷冰袋可降低头部温度,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甘露醇等脱水剂可快速有效降低颅内压。应注意甘露醇快速静脉滴入速度,以保证降颅压效果。血压维持在适宜水平,既保证有效的灌注压,又防止由于血压高引起再出血。⑤大量脑出血昏迷病人,24-48小时内禁食,以防呕吐物返流至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通畅,防止脑缺氧。⑥脑出血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运,以防出血加重。⑦认真观察病人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程度及伴随症状等,并作好记录,报告医师。4、饮食护理合理调节饮食结构,增加食物中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