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内心的宁静执着耕耘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声明:本人此次的演讲是在经济暂时无忧,孩子暂时无虑,父母无恙的情况下所写)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守住内心的宁静执着耕耘》。先给大家介绍一则消息: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56%的人认为与20年前相比,老师的社会声望“下降了”,而主要原因是现在的老师“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部分老师“缺乏职业道德”。听到这里,我们不妨要问一问:跟其他受尊敬和被羡慕的职业比起来,老师不是最能挣钱的职业。那社会对老师的不满来自于什么呢?我想:第一,从古至今,公众对老师这个职业的过分圣人化的定位,寄予了老师过高的道德期望,觉得老师天生就该崇高,应该回避铜臭;第二,在公众看来,老师代表了教育,而教育改革带来了高收费,公众需要一个发泄对象,所以老师很不幸恰好充当了这个悲情角色。第三,个别老师在校外辛苦加班,赚了点生活补贴,引发了有的人眼红。在公众看来,如果老师只安享本该拥有的福利,也不会招致太多的社会批评。老师穷是我们这个越来越重视教育的社会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尽管没有人希望老师穷,但我们更不愿看到,为了钱,在公众心目中地位高高在上的老师连“教育”这两个字的本义——传道、授业、解惑——都忘了。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老师的这个“道”,就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本身。所以,与其说老师的声望下降,不如说教育体制本身有负民心。我们希望老师富,但更希望是合理的制度让老师走上富裕之路,而不是像其他行业靠资源垄断致富,或得意洋洋地侵吞公众利益致富。作为安贫乐道了几千年的老师,何必在市场面前表现得太浮躁?在我们的市场秩序建立过程中,在先富与后富的心理博弈中,公众希望我们老师恪守师道的尊严与美德?!安分等待后富的到来。因此,守住内心的宁静,执着耕耘才是本色当行。我不想做春蚕,也不愿意是蜡烛,更不想太阳的光辉只洒在我一个人的头上。我只愿意做一只森林里的老兽,温暖而又严格的呵护着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也愿意做一个虔诚的神父,教会孩子们坚守纯洁与高贵。或者是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我是一只从暴风雨中飞回的海燕,坚强而宁静的立在水边。或者是面临幸福和苦难,我是一个不畏风雨的淡定园丁,依然坚守在希望的花园。只希望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成为他们美好未来的肥沃土壤。让每一朵理想的小花,都能灿烂的开放!我要以陶行知先生“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