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高速铁路路桥施工技术探讨及建议摘要从秦沈客运专线三次综合试验的成果出发,系统总结了秦沈客运专线路基、轨道、桥梁、管理等方面的技术经验,提出在未来高速铁路技术管理的注意事项、施工中的技术关键和技术开发的方向,可供高速铁路建设参考。关键词客运专线科技开发施工技术试验研究秦沈客运专线是我国新建铁路中运行速度最高的,采用“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进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客运专线。为了保证开通时速200km及以上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和旅客的舒适性,秦沈线采用了新的设计规程、规范、标准和一大批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施工工艺。秦沈线的工程技术鲜明地体现了运行速度高、规程规范新;技术含量高、设计标准新;质量要求高、施工工艺新的“三高三新”特点。在山海关一绥中北间修建了66.8km的综合试验段。试验段的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5500m;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桥梁、桥上无碴轨道、接触网支柱,不同填土厚度的涵洞,不同基层表层结构的路基和不同处理措施的路桥过渡段;上行线铺设法国生产的60kg/m高速钢轨;有24km的接触网采用镁铜导线,按300km/h速度要求进行设计,下行线为全补偿简单链形悬挂,上行线为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有9km路基按照300km/h的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秦沈客运专线高质量的建成,为我国高速铁路的设计、施工和技术装备选驯提供了技术储备,为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必要的前提条件。1秦沈线三次综合试验的情况为了检验秦沈线工程的质量,确保开通时200km/h的列车运行安全平稳,取得300km/h级的列车运行时工程的各种试验数据,2001年~2002年主要在秦沈线的山海关至绥北间,进行厂三次综合试验。试验工作精心计划,并慎重实施,稳步推进,分别进行了国产200km/h以上机车车辆从低速到高速逐级提速的综合性试验,在列车动载作用下对路基、桥梁、线路、弓网系统和机车车辆的各项动力学性能,取得一批试验数据,检验研究成果,为铁路进一步提速和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做了一些技术储备。(1)第一次综合试验的基本情况:2001年12月,铁道部在山绥段组织进行丁第一次综合试验。采用了2M+4T编组的“神州号”内燃动车组,选择了典型的路基、过波段、桥梁、无碴轨道和38号道岔等测点进行测试。试验最高速度达到了210.7km/h,所测的路基、桥梁、轨道利道岔都能满足200km/h列车的运行安全和平稳的要求。(2)第二次综合试验的基本情况:2002年9月,在山绥段进行了第二次综合试验。采用“先锋号”动力分散型电力动车组,进行了曲线、无碴轨道、道岔、桥梁、路基及路桥过渡段、噪声振动、安全退避距离、接触网支柱稳定性等38处线下工程地面测点的试验。同时进行了动车组的动力学性能、牵引、制动、列车交会、弓网受流、车载自动过分相性能等试验。此外,还进行了车载TVM430,列车超速防护、车次号传递、CTC系统、TVM430/SEI系统联调和光纤通信系统、光纤射频直放、TETRA数字集群通信、无线列调数话同传等通信信号的调试和试验。试验从160km/h开始,逐步提速,最高速度达到了292km/h。试验结果表明:在高速运行下,山绥段的路基、过渡段、桥梁、无碴轨道、道岔和噪声振动等试验的实测最大值都小于规定的评定标准,符合设计要求;弓网受流性能良好;列车的安全性、平稳性也都符合安全评估标准。(3)第三次综合试验的基本情况:2002年11月~12月,采用“中华之星”动力集中型电动车组进行了第三次综合试验。首先在山绥段完成了地面的线路、路基、桥梁、无碴轨道和道岔等试验以及动车组的动车、拖车动力学性能、牵引、制动、列车交会、弓网受流性能试验。随后,进行了绥中北—皇姑屯的全线试验。在山绥段,动车组全编组的最高试验速度达到305.9km/h,2M+3T编组的最高试验速度达到321.5km/h。在绥中北一皇姑屯325km线路上,运行时间为1h31min,平均速度为213.8km/h。三次综合试验全面检验了不同速度等级运行下秦沈线的路基、线路、桥梁和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动车组等技术装备及相互问配合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证明秦沈线的山绥段的路基、桥梁、无碴轨道、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