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寓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1、什么是寓言?寓言,就是通过具体形象的小故事,让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结构单一,情节新奇.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写法,所以它的层次很清楚,还往往能唤起读着丰富的联想.它经常借用拟人、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将深刻的道理寄托在寓言故事中.因此,我们在阅读寓言时不要忽视对寓言的表现方法的理解,要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2、把握把握寓言中的“故事”。寓言故事所描绘的对象非常广泛,不仅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日月星辰,还有我们人类。我们在弄懂这些对象的同时,还要知道它叙述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故事的内容。就拿《画蛇添足》来说吧,故事的起因是“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就把这壶酒给他”,故事的经过是有个人把蛇画好后,见别人没画好,就给蛇画起脚来;故事的结果是画蛇添足的人虽然先画完,却没喝到酒。3、领悟寓言故事的寓意。从结构上看,大多数寓言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教训就是寓言故事的寓意。因此,我们在阅读寓言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去深入体会它的教育意义。课文《买椟还珠》就是比喻那些只图表面,不识内里,缺乏鉴别能力以致取舍不当的行为。《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转换成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凭做假、蒙混度日的人;把“滥竽充数”比喻为缺乏才干而混充行家,或是比喻拿次要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4、分析寓言中的涵意阅读寓言.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涵意.课文《买椟还珠》就是比喻那些只图表面,不识内里,缺乏鉴别能力以致取舍不当的行为.5、进行情景转换,弄懂生活的哲理由于寓言故事是虚构的.其主要艺术手法是拟人化,大都是将动物、植物等当作主人公,往往带有夸张浪漫的色彩,所以阅读中,还要将其中的艺术形象和情景进行转换.即将那一情景转换成这一情景,将那一人物转换成这一人物,将非人的情景转换成人的情景,进而分辨善恶、美丑和好坏,弄懂其中的道理.如把《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转换成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凭做假、蒙混度日的人;把“滥竽充数”比喻为缺乏才干而混充行家,或是比喻拿次要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寓言技巧解读】>考点:1、添加标题。如:请为这则寓言加一个恰当的标题。2、概括内容。如: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故事。3、揭示寓意。如: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4、表达感悟。如:说说你读了这则寓言后的感想。又如:今天你再读这篇寓言,有什么新的体验和感受呢?5、写作训练。如:展开合理想象,扩写下面一则寓言。-2-三月和牧羊人(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文从前,有个牧羊人,他放的羊比海滩上的沙子还多。虽然他有这么一大群羊,但他总是提心吊胆的,生怕死掉一只。冬季很漫长,牧羊人所做的就是乞求各个月:“十二月啊,您发发慈悲吧!一月啊,您可不要把我的羊冻死!二月啊,您的大恩大德我永远不忘!”这几个月都停下来听牧羊人的乞求。牧羊人的乞求就像所有的表示敬意的行为一样,令他们感动,他们便满足了他。整个冬天既没有刮风下雨,也没有冰雹,更没有流行任何疾病,羊群在整个冬天里继续吃草,甚至连一次感冒也没得过。接着到了三月。三月的脾气很坏,不过一切过得都还算顺利。到了三月的最后一天,牧羊人不再担心害怕了,因为眼看就是四月了,春天就要来了。牧羊人觉得他的羊安全了,就收回了原先那种恳求的语调,换上一副嘲弄的嘴脸,自吹自擂起来:“三月啊三月,你自以为是羊群的大害,可是现在谁还怕你呢!我才不怕你呢!春天到了,你不能把我怎么样啦!你赶紧从这里滚开吧!去你该去的地方。”听到这个忘恩负义的牧羊人竟敢如此说话,三月气得就好像鼻子上跳上了苍蝇。他气鼓鼓地跑到他兄弟四月那里,说:“噢,四月,我的兄弟,请你借三天给我,我要惩罚那个牧羊人,让他感到后悔。”四月很喜欢自己的兄弟三月,就借了三天给他。三月立刻到各处召来了狂风暴雨,还召来了瘟疫,把这些全都散布到羊群中。第一天,公羊和绵羊都生病死了,牧羊人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第二天,羊羔也都病死了。第三天,一只活的羊也没有了。牧羊人只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