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蔬菜流通的成本分摊与流通利润分配研究—对所谓菜价“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调研指导老师:徐振宇队长:刘菁经济学院经济0818010099891团队成员:常庚经济学院保险08215010390064刘志超经济学院国贸09115210553150乔燕燕经济学院国贸08215001380127冯廷伟经济学院金融08315101137553时间:2011-05-28至2011-9-24前言:“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这个有着众多农民的国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眼。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蔬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在渐渐扩大。目前中国有约9亿的农村人口1,蔬菜便宜了,农民收入就会减少,在城乡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显著的今天,保障农民的利益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山东农民的自杀事件充分说明了目前我国的蔬菜市场的发展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蔬菜的收购价低,零售价高”不仅伤害了广大的菜农,也伤害了广大城镇消费者。消费者和生产者在这个环节都没有获得利益,巨大的利益被中间环节占据。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中间的超额利润去哪儿了?是不是真如广大民众所认为的那样被零售商获取了呢?带着问题,我们小组对北京市的两个区(海淀和房山)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所谓菜价“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意义1.为国家出台合理的政策提供最真实信息由于蔬菜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菜农的根本利益,同时菜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因此,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政策对于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以及对于维持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一个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必定要以事实为依托。我们的调研小组,通过深入的采访调查,真实地观测到菜价的波动,蔬菜零售终端的成本,各项支出,从而为有关政府部门提供真实可靠市场信息。由于在北京市中进行蔬菜二级批发和终端零售的基本是外来的农民,本身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成本、租金等支出并不会少,那么他们是不是获得了超额利润将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如果一旦政策出现失误,那么会伤害到农民工的积极性,引发新的社会矛盾。而本小组的调研真实的反映了其获得的利润以及其生活成本。2向社会展示蔬菜零售商的真实盈利情况了解蔬菜终端零售商的盈利状况及其成本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反思整个生产流通环节1数据引自国研中心专家称中国农村人口30年后将减至4亿,凤凰网财经,2010年02月24日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有关“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困境。如果蔬菜终端零售者没有获得超额利润,那么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应该在别的某些环节上进行修改。了解其真实的盈利状况,能够使人们更加真实地了解最后一公里菜价的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对其进行指责,引导人们更加客观的去看待这个问题。3为消费者提供更准确的市场信息菜价上涨的压力归根结底是由消费者来承担,了解“最后一公里”的菜价问题,能够使消费者更好的了解整个蔬菜市场的情况,让消费者明白自己的钱到底最后是进了谁的腰包,这是每个消费者都会很关心的问题。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我们主要对于北京市海淀、房山区两个区的二级批发市场(在某些时段同时是零售市场)和零售市场(农贸市场和小型蔬菜超市以及社区)的菜商们进行采访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调研在前期我们小组统一讨论,查阅资料,对于流通环节有了一个非常清楚的理解。对于销售环节中可能存在的成本(租金、机会成本等)都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为我们进行调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徐振宇老师的《小农—企业家主导的农村组织模式》对于我们的调研方法上进行了革新式的启发,对于采访调查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2.2.调查方法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跟踪采访调查、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其中因为超市的成本的核算难度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并且超市的工作人员也不可能长时间的跟我们交谈,以及团队成员时间精力有限,我们放弃了对大型超市这一终端零售商的调研。对于二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游离商贩我们采取了跟踪访问调查、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调研。成果:1.调研日记1.1乔燕燕经过这四个月来一系列的调研,我有了如下的思考与感悟。第一、蔬菜如何从田间,来到了我们的餐桌上?我们采访了安庄市场中的多家商户,据他们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