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纪丽莎各种类型的公开课2014年10月17日教学要求:1.认识相遇问题的特点,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相遇问题中求总路程的应用题。2.使学生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空间观念。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并从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重点:认识“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理解和掌握两种解题方法。难点:理解第二种解法的思路。课前准备:布置课前预习提纲:1.把表格填完整。2.出发3分后,两人的距离变成了多少?说明了什么?3.两人3分所走路程的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一)口答下面应用题:⑴张华每分走60米,走了3分,一共走了多少米?⑵一列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用了5小时,平均每小时行42千米,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师问:这两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板:速度×时间=路程(二)引入:师:这两道题都是讲一个人或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这节课我准备研究两个人或两个物体运动的情况。二.新授:(一)认识“相遇问题”的特点。⑴多媒体出示鸭子图,让学生观察:①这两个鸭子出发的时间怎样?②走的方向怎样?③最后它们怎样了?⑵多媒体演示后,学生回答刚才老师的问题。板:时间:同时出发方向:相向而行结果:相遇(二)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⑴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两个物体同时出发的,相向而行的,最后相遇的这一类应用题,也就是“相遇问题“。⑵出课题:相遇问题⑶出学习目标:①理解“相遇”、“速度和”的概念。②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三)教学准备题⑴多媒体演示表格,填表,师:昨天老师布置了3道预习提纲让同学们预习课本P58-59,现在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⑵指名回答提纲①,填表格。⑶指名回答提纲②,出示“相遇”。⑷指名回答提纲③,出示“两家的距离正好是两人3分所走路程的和”。小结:这道题他们是同时出发的,相向而行的,最后他们相遇了。(四)把准备题改成例题⑴出示例题:张华和李诚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经过3分,两人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⑵审题:①师问:张华和李诚出发的时间怎样?走的方向怎样?结果怎样了?②指名回答。③师问:问题是求什么?求两家相距多少米也就是求张华和李诚的什么?④指名回答。⑤板:他们两家相距的米数正好是两人3分所走路程的和。⑶教学第一种解法。①多媒体演示第一种解法的思路。②学生根据演示列式计算,板:60×3+70×3=180+210=390(米)③学生讲解题思路。④板:先求两人各自走的路程,再加起来。(4)教学第二种解法。①师问:还有别的解法吗?让学生试着列出式子。②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种解法的解题思路。③四人小组讨论解题思路。④指名回答解题思路,板:先求速度和,再求总路程。⑤齐读。(5)对比,小结。师:这两种方法都是相遇问题中求总路程的,这两种方法的思路相同吗?结果相同吗?(五)学习例5。(1)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P58例5。提纲:①课本用了几种解题方法?②每一种解题方法的思路是什么?(2)指名回答提纲。(3)通过两道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总结出第二种解法的关系式:速度和×时间=路程,并齐读一次。(4)质疑。四、巩固练习:1、课本P59“做一做”1。2、课本P59“做一做”2。3、根据算式补充条件或问题:(多媒体出示)①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走来,甲每分钟走45米,乙每分钟走54米,经过4分钟两人相遇。?(45+54)×4②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两站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48×5+52×5③王师傅和李师傅共同加工一批零件,王师傅每小时加工25个,,两人一共加工4小时正好完成任务,这批零件有多少个?(25+20)×44.只列式不计算。(多媒体出示)①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快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②李明和小冬同时从某地出发,背向而行,李明每分走55米,小冬每分走60米,经过4分,两人相距多少米?(多媒体演示背向而行)五.小测:⑴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面对面走来,经过6分相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