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对人体的利与弊一、胆固醇定义胆固醇(Cholesterol)是一种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人体各组织均含有胆固醇,它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脑、神经组织以及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科学家最早是从胆石中发现了胆固醇。二、胆固醇分类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俗称“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俗称“坏胆固醇”。正常人体血浆胆固醇浓度为3.1~5.7mmol/L(1200~2200mg/L),超过这个值就是表现为高胆固醇。在血中存在的胆固醇绝大多数都是和脂肪酸结合的胆固醇酯,仅有10%不到的胆固醇是以游离态存在的。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每单位在140~199毫克之间,是比较正常的胆固醇水平。一般脂类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是体内的一种主要能量来源;另一类叫类脂,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约占体重的5%,除包括磷脂、糖脂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种叫胆固醇三、胆固醇对人体的作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LDL-C),能对动脉造成损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HDL-C),则具有清洁疏通动脉的功能。胆固醇是动物组织细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胆固醇经代谢还能转化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7-脱氢胆固醇,并且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就会转变为维生素D3,所以胆固醇并非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胆固醇还是临床生化检查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在肝脏中合成和从食物中摄取的胆固醇,将转化为甾体激素或成为细胞膜的组分,并使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保持恒定。当肝脏发生严重病变时,胆固醇浓度会降低。而在黄疸性梗阻和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胆固醇浓度往往会升高。四、胆固醇供应量胆固醇主要来自人体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胆固醇是次要补充,每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取胆固醇200mg,即可满足身体需要。人体中胆固醇的总量大约占体重的0.2%,每100克组织中,骨质约含10毫克,骨骼肌约含100毫克,内脏多在150~250毫克之间,肝脏和皮肤含量稍高,约为300毫克。脑和神经组织中含量最高,每100克组织约含2克,其总量约占全身总量的1/4。胆固醇主要来自人体自身的合成,食物中的胆固醇是次要补充。人体外源性胆固醇每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取胆固醇约300~500mg,主要来自肉类、肝、奶、蛋黄、内脏等;内源性胆固醇人休每天合成约1000mg,约60%胆固醇来自体内合成。胆固醇的吸收率只有30%,随着食物胆固醇含量的增加,吸收率还要下降,200mg大约相当于1个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建议每天摄入50mg~300mg胆固醇为佳,所以每日食用一个蛋还是对人体有益处的。胆固醇主要对人体的主要作用:1.形成胆酸乳化剂,胆汁产于肝脏而储存于胆囊内,经释放进入小肠与被消化的脂肪混合。胆汁的功能是将大颗粒的脂肪变成小颗粒,使其易于与小肠中的酶作用而吸收。肝脏重新吸收胆酸使之不断循环,剩余的胆汁(5%~15%)随粪便排出体外,肝脏需产生新的胆酸来弥补这5%~15%的损失,此时就需要胆固醇。2.构成细胞膜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胆固醇占质膜脂类的20%以上。没有胆固醇,细胞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也将终止。3.合成激素胆固醇是制造激素的重要原料,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和性腺所释放的各种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睾丸酮、雌二醇以及维生素D都属于类固醇激素,其前体物质就是胆固醇。激素是协调多细胞机体中不同细胞代谢作用的化学信使,参与机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和矿物质等的代谢,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如果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缺少胆固醇的摄入,就会影响期生长发育。五、过量胆固醇对人体的危害胆固醇在体内有着广泛的生理作用,但当其过量时便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现代研究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形成与胆石症与高胆固醇血症有密切的相关性。如果是单纯的胆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