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碳族元素一、选择题13-1硅甲烷与甲烷的性质对比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硅甲烷与碱溶液作用放出氢气,甲烷则不然(B)硅甲烷的沸点比甲烷高(C)在空气中,硅甲烷的着火温度比甲烷低(D)硅甲烷不与氯气反应,而甲烷可与氯气发生反应答案:D13-2在下列有关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H2CO3>CaCO3>Ca(HCO3)2>CaSiO3(B)Ca(HCO3)2>CaCO3>CaSiO3>H2CO3(C)CaSiO3>CaCO3>Ca(HCO3)2>H2CO3(D)CaCO3>CaSiO3>Ca(HCO3)2>H2CO3答案:C13-3天然硅酸盐是岩石的基本成份,它的基本结构单元是:()(A)SiO2分子(B)SiO4正四面体(C)SiO2-2平面三角形(D)SiO6-7共用顶点的两个正四面体答案:B13-4分子筛用来筛选混在一起的大小不同的分子,它是沸石型不溶性的:(A)碱土金属硅酸盐(B)碱土金属铝酸盐(C)碱土金属碳酸盐(D)铝硅酸盐答案:D13-5下列理论能解释碳酸盐热稳定性变化规律的是:()(A)分子轨道理论(B)价键理论(C)离子极化理论(D)晶体场理论答案:C13-6将氯化亚锡和二氯化铅进行对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SnCl2比PbCl2更易溶于水)((B)SnCl2比PbCl2更易水解(C)氯化汞(II)可将(D)SnCl2氧化,但不能将PbCl2氧化SnCl2及PbCl2都是常用的还原剂答案:A13-7下列说明不正确的是:()(A)(B)(C)(D)Sn(OH)2,Sn(OH)4Sn(OH)2,Pb(OH)2酸性依次增强碱性依次增强均显两性只显酸性Sn(OH)2,Sn(OH)4,Pb(OH)2Pb(OH)2只显碱性,Sn(OH)4答案:D二、计算题和问答题13-8如何除去:(1)氮气中的一氧化碳或一氧化碳中的氢气;(2)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3)二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硫。解:H(1)使混合气体通过CuCl的盐酸溶液(或乙酸亚铜的氨溶液),CO即被吸收。而2则不被吸收。加热吸收了CO的溶液,CO即放出。CO+CuCl+H2OCuCOCl•H2O(2)使混合气体通过作用并生成CaOH2溶液,CO2即与CaOH2CaCO3白色沉淀,CO则因不作用而被分离,即CO2+CuOH2CuCO3+H2OSO(3)二者沸点的差别2:10.0C,CO2:78.5C,采用冷冻法,在低于10.0C,而SO2SO2远于78.5C的范围内即可除去杂质气体。或用氧化性溶液洗涤除去。13-9在温热气候条件下的浅海地区往往发现有厚层的石灰岩沉积,而在深海地区却很少见到,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说明解:石灰岩的形成是CO2浓度的变化对海洋中碳酸钙的沉积有何影响?CaCO3的沉积结果,海水中溶解一定量的CO2,因此CaCO3与CO2,H2O之间存在着下列平衡:CaCO3s+CO2g+H2OCaHCO32aq海水中CO2的溶解度随稳定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在浅海地区,海水底层压强较小,同时水温比较高,因而生成CO2的浓度较小,根据平衡移动的原理,上述平衡向CaCO3的方向移动,因而在浅海地区有很多的CaCO3沉淀。深海地区情况恰相反,故深海地层沉积的CaCO3很少。13-10为什么三甲烷基胺分子SiH33N是平面结构,碱性很弱,而三甲基胺分子CH33N为锥形结构,且碱性较强?解:在三甲烷基胺分子SiH33N分子中,Si原子有3d空轨道,能与N的p轨道形成d-p键,2N与三个甲硅烷结合时采用sp杂化。故为平面型结构;由于剩下的孤对电子与Si形成d-p反馈键,周围电子密度降低,因此,碱性很弱。三甲基胺分子3CH33N中,C无能量低的d轨道可以利用,与N结合时,N原子采用sp杂化,还有一对孤对电子,故为锥形结构,且碱性较强。13-11举例说PbIV的稳定性比PbII低;而水解作用、形成化合物以及转变为阴离子形成的趋势则较强。解:PbIVPbIIPbO2HSO从值可知的氧化性强,稳定性比差,例如与浓24、浓HCl可发生反应。2PbO2+2H2SO4浓2PbSO4+2H2O+O2PbO2+4HCl浓PbCl2+2H2O+Cl2故PbO2常作为实验室工作的氧化剂。从静电作用观点看,解和配位能力都比致的。PbIV与PbII相比,半径变小,电荷增高,所以PbIV的水PbII的强。转变为阴离子的作用与配位反应相联系,二者的趋势是一PbOH4+2OH-PbOH62PbCl4+2Cl-PbCl6213-12(1)PbO2和HCl、H2SO4、HNO3的作用有何不同?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PbO2是氧化物,而(2)证明:解:(1)BaO2是过氧化物。PbO2+4HCl浓PbCl2+2H2O+Cl2作用时,则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