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中医经典论治肾系水肿VIP免费

论中医经典论治肾系水肿_第1页
1/4
论中医经典论治肾系水肿_第2页
2/4
论中医经典论治肾系水肿_第3页
3/4
论中医经典论治肾系水肿摘要:水肿一症可见于各个系统疾病中,最多见于肾脏疾病,是肾脏疾病治疗过程中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祖国医学博大精深,自内经起就对水肿有一定的认识,后世医家也都纷纷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水肿时虽然可能明显显效所需的时间较利尿剂来说缓慢的多,但中医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制止了水肿的发生,所以研究中医在肾系水肿治疗中的应用,客观评价中医治疗肾系水肿的效果,十分有意义。关键词:中医经典;肾系水肿随着现代医学中利尿剂的使用,其立竿见影的效果使之逐渐成为人们治疗水肿的首选,更多临床医生倾向于应用利尿剂利尿来治疗水肿。但很快,利尿剂无效及停药后水肿病情反复等问题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应用利尿剂治疗水肿仅仅通过对症利小便达到消除水肿的目的,并未从根本解决水肿的问题。中医治疗水肿时虽然可能明显显效所需的时间较利尿剂来说缓慢的多,但中医治疗水肿不仅是为了消除水肿,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制止了水肿的发生,所以研究中医在肾系水肿治疗中的应用,客观评价中医治疗肾系水肿的效果,十分有意义。一、《黄帝内经》中的水肿论治《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的医学书籍,内容精辟,记载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内经中关于水肿虽谈不上大篇幅的论述,但其阐述的水肿理论谓之经典,为后世医家治疗水肿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水肿在内经称之为“水”,亦有用“水肿”、“水胀”来表达水肿的含义。后世医书中对于水肿的称呼有沿用“水”的,有全部改为“水肿”的,也有称为“水气”的,虽称呼各不相同,但所论及的均是水液滁留体内或是泛滥肌肤之病。关于水病的临床表现,《灵枢·水胀》描述为:“水始起也,目案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炎。”从中可看出这与现代医学描述的水肿表现非常相似,可见眼睑、头面部、四肢、腰背的浮肿,男性还可见阴囊的水肿,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胸水、心包积液,引起咳喘、胸闷等不适,出现腹水使腹胀大如鼓。内经中记载有很多种引起水肿的疾病,有按水肿病因命名的“风水”、“肾风”、“溢饮”,有按水肿特点命名的“石水”、“涌水”,还有因五脏功能失调引起的水肿。现代医学中水肿也仅是个症状,引起水肿的原因有很多,各个系统的疾病皆可出现水肿的症状。二、《伤寒杂病论》中的水肿论治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中针对不同病证通过对长期临床实践的,记载有完善的理法方药。关于水肿的认识及治疗,《伤寒论》分散论述在各个按六经病分类的章节中,《金匾要略》则专有一篇集中论述了水肿一病,即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不但补充了《内经》中水肿治疗方药的匾乏,其中的经方令人百试效验,可谓是留给后人宝贵的临床经验。张仲景提出水气病有五种,即“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相对而言,黄汗并不是那么常见,故下文着重阐述其他四种水气病的定义及治疗。风水汗出乃愈,故治疗当发其汗,去在表之邪,在表之水气。尤怡日:“宜驱散风气为主,风去则水自下也。”针对风水的不同情况,仲景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药。仲景提出水肿治疗大原则有二:其一,“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应用了顺势利导的原则治水消肿,依据水肿的趋势,下趋之势则利小便,外出之势则发其汗;其二,诸病水者“渴而不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提醒人们应用发汗法治疗水肿时应注意病人是否存在口渴和小便数,二者皆为津液亏损之象,不可再发其汗竭其阴液。三、古代医家对中医经典水肿论治的发挥及补充1.水肿的病机方面脾肾二脏与水肿关系极为密切,历代医家都认为脾肾二脏功能失调是水肿发生的主要原因。隋代医家巢元方认为水病之候皆由脾肾俱虚所致,《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一篇中多次提到此观点。他认为由于脾气亏虚,无以运化水湿,故脾虚不能制水。风水虽因汗出当风,风客于肾所病,但究其汗出缘由,为脾肾劳虚所致。大腹水肿更因大病、积虚劳损以致脾肾亏虚而引起。清代医家程国彭在《医学心悟》提出水肿有“表里、寒热、肾胃”之分,其中肾胃之分区别的是肾经聚水和胃经蓄水,“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论中医经典论治肾系水肿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