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21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一、防治现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源性寄生虫病和血吸虫病带来的损失占全部疾病负担的40%以上。发病多见于儿童,常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缓慢、智力受损,极易引发其它疾患〞为加快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进程,保障广阔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开展,根据当前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和防治需求,制订本规划。二、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那么,重视和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切实提高群众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不断提高防治工作水平,确保我国寄生虫病预防控制工作可持续开展。三、目标和指标(一)总目标。在2004年的根底上,全国蠕虫感染率到2021年底下降40%以上,到2021年底下降60%以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土源性线虫病、包虫病、肝吸虫病、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在局部地区的流行,减少重点地区黑热病新发病例的发生。(二)具体目标。1、土源性线虫病。在2004年的根底上,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在5%以下、5%~20%和20%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到2021年底分别下降30%、40%、50%以上;到2021年底分别下降60%、70%和80%以上。2、包虫病。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3、肝吸虫病。吉林、黑龙江、广东、广西等省、自治区在2004年的根底上,到2021年底,肝吸虫感染率下降30%以上,到2021年底下降50%以上。(三)工作指标。1、人群标准药物驱虫覆盖率(简称人群驱虫覆盖率)。(1)到2021年底,以县为单位,按照有关技术方案的要求,人群驱虫覆盖率到达60%以上。(2)到2021年底,以县为单位,按照有关技术方案的要求,人群驱虫覆盖率到达80%以上。2、寄生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1)到2021年底,居民和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到达70%和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到达60%以上。(2)到2021年底,居民和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到达80%和9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到达80%以上。3、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1)到2021年底,以县为单位,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到达60%以上。(2)到2021年底,以县为单位,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到达80%以上。4、包虫病流行区犬标准驱虫覆盖率(简称犬驱虫覆盖率)。(1)到2021年底,以乡(镇)为单位,按照有关技术方案的要求,犬驱虫覆盖率到达70%以上。(2)到2021年底,以乡(镇)为单位,按照有关技术方案的要求,犬驱虫覆盖率到达80%以上。5、乡(镇)、村相关医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合格率。(1)到2021年底,对流行区乡(镇)和村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合格率到达80%以上。(2)到2021年底,对流行区乡(镇)和村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合格率到达95%以上。四、策略和措施(一)土源性线虫病。采取药物驱虫、健康教育、改厕等综合防治策略。按照有关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方案的要求和知情自愿的原那么,在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大于50%的地区,对3岁以上居民进行标准药物驱虫治疗;在感染率为10%~50%的地区,对农民和儿童等重点人群进行标准药物驱虫治疗;在感染率低于10%的地区,通过健康教育鼓励群众自愿检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有效控制传染源。结合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赤足下田耕作〞为重点,广泛宣传寄生虫病防治知识,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积极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建工作,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减少寄生虫卵对环境的污染。(二)包虫病。采取健康教育、病人治疗、对犬进行药物驱虫、加强牲畜屠宰管理等综合防治策略。以提倡“勤洗手、不喝生水〞为重点,广泛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不用未经有效处理的染病动物内脏喂犬的习惯。积极开展病人筛查和治疗工作,减轻病人的痛苦,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加强与农业、畜牧、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在包虫病重点流行地区加强对犬的管理,定期给犬驱虫,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无主犬,控制犬的数量。加强对牛、羊等家畜屠宰的管理,提倡集中屠宰,加强卫生检疫,对染病动物内脏进行无害化处理。(三)肝吸虫病。采取药物驱虫、健康教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