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吴爱玲学校:兴庆区第十八小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说课纲要: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多边形面积计算的一部分,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并且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思想进行操作,把梯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在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公式,并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梯形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是对前面所学几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为今后学好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1.内容分析(1)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2)通过猜想、验证、实践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3)在不断地尝试中产生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逐步形成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2.教学目标一、说教材教学重点:运用转化思想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3.教学重、难点一、说教材4.教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各一对,任意梯形5个,等腰梯形一组。并用信封装好,剪刀一把。(一)说教法我采用创设情境法、探究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猜测验证法、直观演示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相互合作,主动探索,通过猜测、验证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二)说学法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主要有:观察发现法、猜想验证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使新知识转化为旧知,新知、旧知有机的融为一体。二、说教法、学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2.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转化推导过程。这里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三、说教学过程(二)猜测验证,自主探究1.猜想2.探究4.质疑,自主学习3.公式推导(1)推导(2)验证(3)再次验证(4)小结方法三、说教学过程(二)猜测验证,自主探究1.猜想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否也可以将它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进行推导。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量有关系?通过这一设计来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与方向。三、说教学过程(二)猜测验证,自主探究2.探究小组合作要求:(1)把信封中的梯形通过画、剪、拼、摆等操作活动,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2)认真观察,梯形与拼成的图形在面积、边的长度上有什么关系?(3)尝试从拼成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要求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并进行汇报交流。探究后,学生一边展示拼过程,一边介绍方法步骤。三、说教学过程(二)猜测验证,自主探究预测可能出现的方法:方法一:拼摆法①②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下底)长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梯形的(高)长方形的高=梯形的(高)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梯形的面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三、说教学过程①②把一个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等于)两个个三角形面积之和。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等于)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与一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三、说教学过程(二)猜测验证,自主探究预测可能出现的方法:方法二:分割法把一个梯形沿两腰中点剪成两个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的(上底+下底)平行四边形高=梯形(高的一半)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①从梯形一腰的中点把梯形剪成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