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5级第一学年统考地理学科第26题阅卷情况分析一、评分标准(1)小题,考生如果答“劳动力丰富”“科技力量雄厚”不给分。(2)小题,考生如果完全迁移“鲁尔区衰落原因”也可酌情给分。(3)小题,每个要点中因果完全答出才能得2分,只答出因或果一方面得1分。二、考生答题情况第26题满分13分,考生平均得分6.4分,得分率49%。(1)小题,平均得分3.05分,得分率61%。多数考生能够从图中获取煤铁资源、铁路(交通)、城市(市场)等答题信息,但是部分考生不知道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没有答出“水源”,或不知道把铁矿石作为原料、煤炭作为燃料,导致失分。本小题是填空题但把题目作为分析题作答语言冗长的考生较多。(2)小题,平均得分1.71分,得分率43%。本小题对考生综合答题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考查教材知识迁移、图文信息获取和解读,还涉及我国区域地理和时事地理的考查。考生在解答此题时,语言不准确失分较多,如把“钢铁市场竞争加剧”答成“钢铁市场竞争力强”,把“资源枯竭”答成“资源匮乏”等。(3)小题,平均得分1.64分,得分率41%。本小题考生大部分考生都能从材料中直接获取结论得分,但由于不能结合材料组合语言导致得高分考生较少。如考生多能得出“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等结论,而没有结合“废钢”“氢能源”“废气、废水和废渣”来回答。综合来看,本题考生失分或暴露的主要问题还有:错别字过多,答题格式混乱,书写潦草马虎等。三、教学建议1.重视案例教学。结合目前高考试卷的特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取典型案例、围绕某一个中心问题展开教学,以针对性的提高学生文科综合四项能力。2.重视语言积累。语言不准确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地理术语的理解和应用。3.重视书写训练。包括不写错别字、字迹工楷,答题格式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