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说课稿《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说课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通常须要打算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说课的题目是“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本节课依据“探究性教学”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化思第1页共14页想,本着“问题式教学”、“自主参加、自主学习”、“建立科学思维模式”的教化教学设想设计的教学方案,现从四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在第一章从试验学化学和其次章化学物质及其改变的基础上,本章学生起先初步、系统地接触详细的元素化合物学问。元素化合物学问是中学化学的基础学问,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接触须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学问。这些学问既可以为前面的试验和理论学问补充感性相识的材料,又可为后面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第2页共14页学问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驾驭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试验操作和试验现象去探究(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驾驭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目标:①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究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第3页共14页的关系。②初步学会从试验的角度探究和相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事。③通过演示和学生探究试验,复习巩固基本试验操作,学会视察记录试验现象,以及从分析现象中得出结论。(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通过试验发觉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思索和沟通、试验和视察、探究试验,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育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异的化学试验的操作(如第4页共14页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试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改变,提高学习化学的爱好。2、教学重、难点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难点:铝为何可以在空气中稳定存在。三、学生已有的学问结构分析1、初三已经学习过铁、镁、铝等金属的有关性质;2、曾经背过金属活动依次表,知道金属的活动性依次;3、对于中学阶段的元素化合物学问,他们还没有起先接触,一第5页共14页般都不懂得从结构上去分析演绎。四、教法和学法1、边讲边试验: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特别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学问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了建构理念。详细如何去做呢?(1)老师演示试验和学生动手试验相结合,这样既可以进一步规范、巩固学生的试验操作技能,又能让学生去试验、去体验,去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索,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比如钠的切割、钠与氧气的反应试验,老师在第6页共14页演示一些操作重点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让学生和钠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学生对钠的性质就会有一个更深的相识。(2)学生动手试验与填写试验报告相结合,在学生做试验之前,老师给出试验报告,引发学生去思索、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动手试验解决问题的动力,能让学生进一步明的确验的目的。在学生试验过程中,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去视察试验现象,而不是整个吞枣,真正发挥试验的作用。在学生试验之后,学生能在完整试验报告的过程中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试验过程,回顾试验现象,加深学生对学问点的记忆和理解。第7页共14页2、提出问题绽开探讨并刚好总结归纳,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相识试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探讨,也可以是师生探讨。如可以在钠、铝和氧气反应学习完了以后,刚好总结这些物质和氧气反应时表现出来的还原性,从反应的难易程度总结还原性的强弱,从整体上把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3、通过比较加强学生对学问的驾驭和理解,如学生在学习钠和氧气反应的时候,通过反应条件、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