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静夜思》优秀教学设计《静夜思》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化工作者,就不得不须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静夜思》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静夜思》优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第1页共21页《静夜思》是素有“诗仙”美称的唐朝人李白的经典佳作,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胜利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以前已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熬炼。所以教学本诗,关键在于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爱好,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妙的意境。教学目标1、相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头”,相识新偏旁“攵”。2、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诵第2页共21页读时能做到正确,有感情。3、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酷爱,主动主动地诵读古诗文。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培育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酷爱之情。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1、猜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第3页共21页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2、揭题:今日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跟月亮有关的古诗《静夜思》。[设计意图:猜谜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伊始,就让学生猜谜,学生的深厚爱好被激发,为整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静、夜”(1)指名试读课题。(2)师板书这三个字的拼音,再让学生把课题读准。(3)这三个字你们相识吗?是怎么相识的?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第4页共21页(相机板书:宁静夜晚思念)(4)揭题:这首诗是我国古代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佳作。这是他刚刚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宁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勾起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这一环节中,用学生自组的三个词串联整首诗的意思,学生易于接受。)(二)初读古诗,感情意境提要求:我知道许多小挚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甚至有的小挚友还能背诵,但是我希望通过今日的学习,你不仅要相识诗歌中的生字第5页共21页还要把诗歌读得正确,有感情。1、听录音读诗,要求学生边听边点。2、自读诗句,要求边读边圈诞生字条里的生字,生字圈好后多试拼几遍。3、指名读,评议。4、检查生字学习状况。(1)集中出示生字:静、夜、床、光、举、头、望、低、故、乡。a、开火车试读,要求拼准b、请小老师带读第6页共21页(2)分块识字:a、找出在题目中刚相识的两个字“静,夜”,带读。b、自读“床,光,望,乡”,说发觉。(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韵母都是“ang”。)c、用做动作的方式识记“举、低”。d、学习“故”。介绍新偏旁“攵”。(3)做“摘星星”的嬉戏。师:小挚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喧闹了。不过,它说:“我的身上有你们刚刚相第7页共21页识的字宝宝,只要把你相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就送给你了。”a、做“摘星星”的嬉戏。b、书写“头”。(指导两点的位置是一上一下)c、把字宝宝送回家。(4)出示诗句,刚识记过的字用红颜色表示,齐读生字。[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充分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来选择教学策略,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学生对诗歌已耳熟能详。教学中充分信任第8页共21页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体验胜利的欢乐。](三)朗读诗句,感悟诗韵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在柔软的古筝声中师插入: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在我们中国,圆月象征着团聚,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会怎么样呢?(难受,难过……)2、读全诗,感悟诗韵(1)老师范读,再现意境。(2)仿照练读,想象意境。第9页共21页(3)配乐朗读,深化意境。(4)表演读:小挚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5)指名表演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