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小像(1903年)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①,我以我血荐轩辕。①寒星: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荃不察: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惶。文坛从此感彷惶。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中国何人领呐喊?鲁迅雄文在,光芒万丈长。此中有瑰宝,至味细思量。——秦牧1987年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散文集:《朝花夕拾》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世态炎凉庸医害人绍兴抉择求医救国救民南京领悟要著弃医从文仙台悲哀寂寞自我反省东京深入研究冷静思考北京披挂上阵呐喊战斗北京沉思与傲岸1932年11月27日摄于北京师范大学操场鲁迅与许广平及周海婴惯于长夜过春时(1931年)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这首诗见于《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纪念》,为悼念“左联”五烈士而作。自嘲(1932年)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大沽口事件)1926年3月,冯玉祥的国民军在天津一带打败投靠日本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日本派军舰驶进大沽口,掩护奉军,炮轰国民军,打死打伤多人,国民军也开炮还击。事后,日本以此为口实,联合英、美、法等八国,借口维护《辛丑条约》,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国民军在津沽的防务,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写作背景(屠杀学生的三·一八惨案)3月18日,北京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示威大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整队向段祺瑞政府请愿。这时数百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奉段棋祺之命,突然向群众队伍开枪射击。随后,士兵们又手持马刀、刺刀追杀群众。群众死47人,伤200多人,死难烈士中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3.18惨案的性质爱国群众:维护国家主权的请愿活动,主要针对列强们,也是对政府的支持;反动政府: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血腥屠杀爱国群众,诬蔑爱国青年。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的鲁迅积极支持女师大的学生运动,面对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愤而揭露中外杀人者镇压爱国学生的滔天罪行。在参加3月25日女师大的追悼会后,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内容内容感情基调感情基调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沉痛、悲伤及哀悼、惋惜沉痛、悲伤及哀悼、惋惜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返回返回结束结束悼词的特点悼词的结构悼词的结构开头开头正文正文结尾结尾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享年等情况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享年等情况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的成就贡献,并简要评价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的成就贡献,并简要评价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与会者提出希望要求等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与会者提出希望要求等返回返回结束结束寥落长歌当哭菲薄桀骜租赁殒身不恤不惮尸骸攒射绯红浸渍洗涤喋liáodàngbójiéàolìndànháicuányǔnxùfēizìdídié整体感知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1、要悼念遇害者。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祺瑞执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2、在于唤醒庸人,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全文结构思考点:与我们学过的悼词相比本文侧重写了哪些内容。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开头开头正文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