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5、46页内容《分数的意义》。一、说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虽然不是从零开始,但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充分感知,形成表象,把理性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使具体形象向抽象转化,建立分数的概念。基于以上教学理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二、说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在四年级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以及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但是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三、说学情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对单位“1”的理解。学生更喜欢学习较为直观,形象的知识,所以在对学生教学时,需要将抽象的知识与形象的场景相结合,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2、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3、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难点: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的理解。五、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分析,抽象概括。学法:讨论交流,理解运用。六、教学过程: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创设情境—引入分数,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分层练习—巩固新知,总结升华”四大主线贯穿全课,其中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这一大环节包括小组动手创造分数;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操作成果;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归纳分数的意义四步。具体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分数1、测量讲台的长度2、分苹果3、分数的产生讲解: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分物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于是分数产生了。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揭示分数产生的现实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在本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新知。具体表现在:1、小组动手创造分数学生分两人一组为单位,利用一个圆形、一张正方形和一张长方形的纸,4个小正方体,要求小组长分工,同学们利用提供的学习材料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看看能得到哪些分数,而后再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自己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的。2、通过一条线段、4个苹果、6只熊猫理解单位“1”的含义。【由动手操作创造分数——自主探索找分数——合作交流说分数,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3、观察比较,抽象单位“1”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数,小组展开讨论,比较“分数”,然后汇报交流,共同分享,得到所有分数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老师小结: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