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引学1、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了,他们拼命挥手,深情地呼唤。(全班齐背4~6段)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精读品味体现真情导学学习第一个事例,感受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1、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事情;2、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细细体会体会。自学自由读课文讲学1、交流随机板书洗补衣服;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2、研读句子一(1)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这真是雪中送炭啊!你觉得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动?(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句子)A、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划出动词,感受到了什么?B、理解“雪中送炭”(从字面上理解;实际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饿三天三夜会是什么感受?用一个词语?(眼冒金星、浑身无力、前胸贴后背……)如果是你,饿了三天三夜,最希望什么?(有人送来粮食……)在急需要食物的时候,有人送来了粮食,这就叫雪中送炭。拓展“雪中送炭”的用法。“雪中送炭”指在别人急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结合完成《课堂作业本》)(2)而大娘为了给我们送打糕,自己却累得昏倒,所以每当支援军战士回忆起这件事时,心里会是怎样的呢?(激动、感激)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3、研读句子二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1)理解“唯一”。感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2)朗读句子4、引读:八年来,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志愿军战士怎么会忘记呢?当八年后的他们要回国时,面对前来送行的大娘,才会那样依依不舍地对大娘说——生接读:大娘吗,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不,永远不会.师:因为八年来,我们已与您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您说——生接读;这比山一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导学总结学法:①放声读,划句子。②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③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讲学反馈交流。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例如,1、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3、再次讨论: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4——6自然段。回归整体感受“亲人”,感受中朝人民之间的情谊导学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自学感情朗读4——6自然段讲学1、学生齐读2、感情朗读指导3、指名读——齐读4、小练笔: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板书: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是经受过战火洗礼的。当年,志愿军战士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中,有200万优秀的中华儿女奔赴朝鲜战场,其中36万余人将热血洒在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同学们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展开想像,说一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写一写,交流。5、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6、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谁)为了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两国人民用_______凝成了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_________。7、再次感情朗读4——6段:列车越开越远再也看不到亲人熟悉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亲人亲切的叮咛,战士们在心里深情地呼唤,朝鲜人民也在心里深情地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