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受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2、积累课文中你喜欢的好词、赏析好句。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通过声音来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色,并背诵你喜欢的部分。4、抓重点语句品读。想象,感受雷雨前后的特点。5、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6、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能写观察日记。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体会生动、准确的用词。教法与学法:1、图片演示、动作演示、点拨法。2、朗读、默读相结合,看图学文。教学准备:课文手绘插图、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要让你们开动一下聪明的小脑瓜,猜一猜这两个谜语:a、天上有面鼓,藏在云深处,响时先冒火,声音震山谷。b、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看不见。2、学生回答后,分先后板书课题:雷雨(师相机提示“雷”字的雨字头与“雨”字的雨不同的写法)3、你们知道雷雨有哪些特征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乎雷雨的课文。二、检查预习师出示词语卡片黑沉沉压下来蝉鸣乱摆垂下来迎面扑来彩虹蜘蛛池塘渐渐地清新1、指名领读2、开火车读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2、指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读文后和同桌讨论,课文写了雷雨哪些时候的景象,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别是哪些自然段。(老师巡视并参与讨论)4、指名学生回答,相应板书。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四、精读课文,(一)雷雨前朗读感悟雷雨前的画面1、天“闷”过渡:课文中是什么压下来了,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乌云(师板画)从哪句话中知道的?a、引读重点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1)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这压下来的云怎样?从哪个词语中感受到的?黑沉沉:黑、多、厚、沉满天:多指导词语朗读后再放入句子。(2)这么多的云都“压”下来(板书)知道压下来是什么感觉吗?(压一个学生)什么感觉?——重、沉、透不过气来现在压着你的不是老师,而是这——请你来读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引读:云好黑啊、云好多啊、云好沉啊b、比较句子,那个句子写的好?(小黑板出示)“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学生汇报后总结出第二句用“一动不动”“一声也不叫”强调没有一丝风,天气很闷)过渡:这么沉的云压得你是透不过气来,也没有一丝风,压得树上的叶子,是一动不动,压得蝉是一声也不叫。2、风“乱”1、过渡:这种沉闷被什么给打乱了?读第二小节找—找。2、指名回答并领读重点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1)指导朗读:读了这句话,你会在风前面加什么字(乱)抓住这个字,把风的狂猛给读出来,注意朗读不单用嘴,还要加入表情和动作。A、自由读b.指名读c.齐读d.动作演示:以手为树枝乱摆(2)引导感悟:风好狂哪,吹得树枝乱摆,(学生表演)这样的风吹到了蜘蛛身上会怎样呢?(3)重点词“垂”形象的写出了蜘蛛从网上下落的情景,让人感觉到风特别大,连蜘蛛害怕的逃走了。(4)句式训练:风仅仅只吹到了大树和蜘蛛吗?还吹到了谁?练习想象后说一句完整的话(小黑板出示)大风吹得树枝........................大风吹得蜘蛛........................大风吹得花儿.......................大风吹得.................................小结:用一个字说说此时场面:乱3、电闪雷鸣“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过渡:是呀,此时的乌云越积越厚,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又席卷着大地,更可怕的是闪电和雷声也来凑热闹了。闪电是一道比一道亮,雷声是一个比一个响。用一个成语说就是:电闪雷鸣(师板书)小结:乌云压、狂风吹、电闪雷鸣,天气的闷,场面的乱,雷声的响都告诉我们谁要来了。但是现在来了没?那我们回头看老师展示的手绘课文插图,看着图不看课文,来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过渡:雷雨中和雷雨后又是怎样的一副景像呢?(二)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