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案例一、教学设计(一)课时目标1.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理解关键词语2.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教学难点: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的,这是作者的立意所在,这点初中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难点。(三)设计思路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诗歌鉴赏基础,但诗歌朗读训练不够,诗词鉴赏能力不足。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尽量压缩讲解分析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让他们去朗读体会,去合作探究,从而达到了解内容、品味语言、领悟感情的目的。二、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PPT显示《沁园春·雪》书法作品,播放殷秀梅唱词。待课。师:老师希望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和一只只高举的手。让我们都把手高高地举起来吧!2.PPT显示毛泽东画像。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生齐说)。他既是一位伟人,有胆有识,力挽狂澜,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他的一生中写下了六十多首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的一篇经典佳作《沁园春·雪》(板书)。教学反思:唱词的播放、简洁、扼要的背景介绍,把学生带入了亢奋、欲学的状态。第一乐章:诵读感悟(一)读得正确流畅1.师:这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学习的第一乐章:“诵读感悟”。(PPT)大家先把诗歌读一读,我提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畅。生散读,师行间倾听。2.师: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试一试的?生读。师:嗯,声音响亮,正确流畅。你为我们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谢谢你!3.师:有两个字的读音我要特别提醒同学们留心一下:竞折腰,读zhé;稍逊,这个字读shāo。同学们把它在课文中注一下。咱们一起来读一遍。生读词语。4.师:大家认为朗读诗词要达到哪些要求啊?生:读出感情。生:读出节奏。生:读准字音。生:读得流畅。教学反思:这个问题其实为下面的读出“音韵美”、读出“豪迈情”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课堂教学中,有时教师的方向引导很有必要,它能节省很多时间,让课堂沿着一个方向发展,从而为课堂的有效和高效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一种可能。这样的引导很“给力”学生。学生处于独立的主体,然处于学的地位教师服务于学生,然后处于教的位置,不是吗?(二)读出音韵美1.师:刚才有同学说到节奏,的确是这样,读准了节奏和重音,我们就能将诗歌读得抑扬顿挫,感受到它的音韵美。2.师:(PPT出示前三句)大家看词的前三句,应该在哪里停顿呢?那么重音呢?哪几字作重音处理?生散说。3.师:英雄所见略同,咱们一起来读一读。教学反思:如果此处学生所见与师不略同了,那在此,是不是该腾出些时间,与学生一起斟酌一番呢?生读。师:这就读出抑扬顿挫的效果了。4.师:现在,同学们和同桌一起读这首词,一边读一边讨论,力求读准重音和节奏。5.师:好了?我们再来一起把课文齐读一遍。生齐读。师:这一遍读得很有韵味儿。听了大家的朗读,我感觉这首词就像一首歌一样韵律优美。教学反思:教者以前三句为示例,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了重音与节奏处理。然后,让孩子们在读中感受整首词的韵律美。既节省了时间,又迁移了学法,“以一当十”。学法的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也日渐凸显其不可缺失。(三)读出豪迈情1.师:刚才有同学一下子就提到了读诗歌要读出感情,通过刚才的朗读,大家觉得这首词要读出怎样的感情啊?生:豪迈。生:赞美。生:气势磅礴。2.师:同学们把握得很准确,诗人柳亚子读后曾经这样评论:(PPT)咱们一起读一遍:生齐读:“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师:连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都不能与他相提并论。同学们,毛泽东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文人,而是一位叱咤风云的领袖诗人,他将自己的胸襟、情怀、斗志注入诗中,写成的诗当然是豪放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