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名篇精典阅读训练题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这是总的要求,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这样几个目标:1、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句读;2、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借以理解句子的大意;3、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和感情;4、默写课文中的规定背诵的段或篇以及大纲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5、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1.《桃花源记》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②无论魏晋()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遂与外人间隔()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3•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出:既出,得其船皆出酒食B.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C.复:复前行不复出焉D.舍:便舍船屋舍俨然4.简答。①显“欲穷其林”的原因是:②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③文中总写渔人感受的一个词是:④“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5.“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用简短的话回答2.爱莲说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①自李唐来()②不蔓不枝()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④可爱者甚蕃()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⑥宜乎众矣()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4.简答。①匕朋俞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咼贵品质的一句话是: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3.陋室铭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有仙则名()②惟吾德馨()③谈笑有鸿儒()④无案牍之劳形()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3.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①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②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4.三峡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②属引凄异()2.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B林:青林翠竹林寒涧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3.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①夏季:②春冬:③秋季:4.填写出描写三峡形势的语句。①体现三峡长的语句是:②体现三峡险的语句是:③体现三峡窄的语句是:④表现山河秀丽的语句是:5.文中的“良多趣味”指的是什么?6.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5.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加点的词。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③怀民亦未寝()④水中藻荐交横()2.从划波浪线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②相与步于中庭4.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6.与朱元思书1.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B.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D.争咼直指,千百成峰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3.解释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