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语言(教育活动案例)天津市河西区第一幼儿园李路菲爱的语言一、活动目标:1、知道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他们的非言语交往和表达方式。2、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感受对残疾人的尊敬和关爱之情。二、活动重点:了解聋哑人的交流方式,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三、活动难点:会动作规范的用手语动作表达情感,理解并对残疾人有尊敬和关爱之情。四、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对手语动作有一定的了解,会演唱歌曲《感恩的心》。2、物质准备:电脑、幻灯片课件。五、活动过程:(一)主题导入,引发兴趣教师通过手语动作引入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聋哑人和健全人一样也需要交流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来,只能用手势做手语和别人交流。(二)游戏认知体验环节(1)故事感受游戏:《寻找妈妈的小女孩》教师边出示幻灯片边讲述故事《寻找妈妈的小女孩》,引导幼儿体会聋哑人在生活中交流上的不便,激发幼儿渴望帮助聋哑小女孩的愿望。(2)手语体验游戏:帮助迷路的小女孩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聋哑小女孩,一组扮演想要帮助小女孩的有爱心的人,让幼儿通过手势动作来表达“我想帮助你”这句话,进一步让幼儿体会到在生活中聋哑人与健全人交流上的诸多不便。(3)手语学习游戏教师通过教授“我想帮助你”、“你好”、“谢谢”等手语动作,让幼儿亲身感受聋哑人特殊的非言语交往的表达方式。(4)社会认知游戏通过观看舞蹈视频《千手观音》、残疾人运动员图片,让幼儿了解到残疾人在付出艰苦的努力之后,跟健全人一样获得辉煌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通过认识残疾人专用设施,让幼儿了解到全社会都在都在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着残疾人。(三)感受延伸环节残疾人得到了许多有爱心的人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的精彩,他们感谢大家,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手语歌《感恩的心》,让我们和老师们一起唱起这首《感恩的心》,用动听的歌声和优美的手语动作感谢天下所有的好心人对残疾人的关心和爱护。六、活动延伸:1、在生活中寻找有关关爱残疾人的社会活动及公共设施。2、日常生活中引导和鼓励幼儿关注身边的残疾人。八、活动分析与思考:幼儿社会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领域,而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颗关爱他人心存感恩的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引导孩子学习体会、理解对父母家人、师长伙伴等群体的感情,但往往忽视了对社会中弱势群体的关注和爱护。这部分人群是孩子们平时很少接触到的,但却实实在在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一类人。我想,爱是无私的、广博的,应该让孩子们心中的爱放大,应该让他们学会去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今儿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所以我设计了《爱的语言》这节课,旨在以“爱”作为贯穿整节课的情感主线,选择手语这一聋哑人特殊的交流方式作为载体,运用手语感知与游戏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逐步了解聋哑人、关爱聋哑人,激发他们内心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活动中,我以手语动作作为活动导入,唤醒幼儿原有经验,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接下来通过讲故事、欣赏舞蹈视频、图片等形式作为媒介,环节一一递进深入,紧扣主题展开。通过活动让孩子了解,怎样正确对待残疾人,怎样关心、照顾、助残疾人,唤起他们心中对残疾人的关爱之情。本次活动不足指出在于,在目标的制定上内容过于宽泛,应重点抓住让幼儿知道聋哑人的交流方式,初步学习用手语表达情感,以及对聋哑人产生同情心和爱心,乐于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这一情感线入手,深入的开展情感培养。在互动体验环节,应精心的创设情境,让幼儿真心体会到想要去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愿望,同时应与幼儿互动学习一些有价值的手语表演,在体验中真心感受聋哑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便。在欣赏舞蹈视频《千手观音》环节,应让幼儿纯欣赏而不是教师在过程中不断的提出问题,应该营造一个安静的氛围让幼儿静心的去感受聋哑人舞蹈的神奇和壮观。在活动层次的设计上还应注重点突破、层层深入,通过环节的设计培养幼儿对残疾人加倍的尊重和关爱,活动过程一层一层意图清晰,突破点可以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