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合格校报告[1]XX县区三中《家校合作创新机制》阶段性成果汇报-----XX县区三中XX县区第三中学地处饶北经济重镇---煌固镇,灵山脚下,饶北河畔,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为目前XX县区环境优美,规模凸显,设施齐全,质量优秀的农村中学。学校现占地面积7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8000平米。校园规划合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以建成智能广播系统,班班通系统,所有班级均装备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拥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音体美专用教室,标准的心里咨询室;运动设施齐全,有标准的400米跑道,足球场,篮球场及其他运动区。现有教学班23个,学生1100余人,教师86人,其中高级职称34人,中级职称40人,县级名班主任工作室一个,县级名师3人,学校师资雄厚,是学生读书求学的好去处。,近十几年来,三中人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在管理上作文章,在课改中谋发展,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连年上台阶。自1997年起,学校中考,学科竞赛一直处在全县农村中学前列,多次被《江西日报》、《上饶日报》、江西教育电视台、上饶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尝试教育理论与实践实验学校”、“XX省人民满意学校”、“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质量提升年活动先进单位”、“XX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XX省教育体制改革重点任务试点项目:创新中小学家校合作教育机制试点学校”、“XX市先进学校”、“XX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XX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XX县区先进学校”、“XX县区课堂改革先进学校”、“XX县区学校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连续5年在全县教育教学督导评估“aaaaa”学校等荣誉称号。特别是近3年来,学校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自己的一套课堂教学模式——五步三要素教学方法,并于2011年10月、2012年9月成功举办XX县区“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改革第一、第六次现场会,也是2013年3月全市推进教研现场会第1页共6页的主会场之一,被我县教体局定为全县初中教师课改培训基地,已培训初中教师2000余人,在省、市教研室的推荐下,来我校学习参观的外县教师有500余人。但是由于我镇面积分布广泛,60%学生为住校生,所处县为国家贫困县,多数家长外出打工,所以大部分学生为留守儿童,而家长由于其职业阶层,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表现各有不同。近70%的以上的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平时对孩子的关注实际很少。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孩子进了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家里只要让他吃饱穿暖就行了。面对这种状况,如果不探索一条有效途径,新课程的实施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我校郭锡华校长以参加XX省家校合作教育试点学校培训会为契机,召开了“家校合作”专项会议并仔细解读《家校合作的经验和行动指南》一书,从制定专业工作组年度计划,确定实验班级和起点,印发并组织实验班和相关家长老师填写问卷调查,到建设与完善校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乃至开展六种实践类型的特色活动,这一路走来,我们在摸索中赋予了“家校一体,共同参与”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远的使命。现将做法总结如下:一、成立家委会合作教育途径是拓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最近两年,XX县区三中从镇政府与学校联合、学校与村部试点、学校信息平台与家长、班级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的五个层面着手,从家长教育、家长访校、家庭访问、短信互动、家长委员会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究,形成了切合我校实际的可操作性的家校合作教育的途径。其中家长委员会是夯实家校联系之间的纽带,同时又为学校管理和家庭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校按“三步走”的步骤顺利完成组建工作。1.明确定位思路决定出路。我们首先针对“即将成立的家长委员会工作如何定位。”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了调研,明确工作思路为“以家委会为突破口,广泛搜集家长对学校办学方向、教育质量、教师工作、日常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反馈、整改;以家委会为抓手,组织家长委员参与学校的重大活动或第2页共6页组织听课等形式做出适当的评价,实行必要的监督,强化学生素质教育;以家委会为粘合剂,加深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