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5德育导师工作手册学生成长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学生成长德育导师制”的指导意见》为指导,整合教育资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规范等方面“一对一”的指导,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新模式,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书面,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我校“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二、目的意义“德育导师制”是学校落实全员德育的重要抓手,实施“德育导师制”,把以班主任为主的灌输说教转变为师生平等对话,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使每一位教师成为若干名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导师。目的是动员多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实施亲情化和个性化的教育,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三、组织机构与导师队伍:德育导师领导小组组长:文勇组员:祁瑞钦赵永胜各班主任德育导师执行小组组长:祁瑞钦组员:常海波魏旭东各班主任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德育导师工作,人人成为学生的德育导师。党团队干部、年级主任、心理辅导教师是德育导师工作的核心力量。四、主要职责德育导师要有重点地与部分学生结对,进行经常性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引导,并对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多方面进行关心和帮助。、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学校德育导师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指导全校德育导师制工作的实施,制订工作计划,召开有关德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会议,对德育导师工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于学期结束时对各德育导师工作进行考核和评定。德育导师工作职责、德育导师工作职责()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辅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关心学习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个性特长。()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在教育学生工作中的支持。()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及其他教师随机交流情况与工作经验()认真学习有关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等方面知识,不断提高“导”的素养,利用谈心、班团活动、家访等形式履行好各项应尽职责。()德育导师应为学生做好有关成长档案记录,相应做好有关记录,要及时积累撰写德育导师案例,每学年不少于篇。五、具体做法及要求:、摸底调查:调查各班需要导师辅导的学生,选择确定受导,尤其是留守家庭、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等特殊学生群体。、成立辅导小组:每位德育导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构成一个小组,原则上位导师指导名学生。、要求:()德育导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采取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方法。()导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导师必须做到:、每一位导师对受导学生要从学习、生活、思想、心理、习惯养成等方面指导学生,每周至少进行次谈心谈话;每月必须与家长联络一次,每学期进行一次家访。并且记录在案,供年度考核之用。、定期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当学生取得成绩、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或麻烦时给予热情帮助。、要帮助学生改掉一个不良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养成一种兴趣爱好,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展示才华的机会。、要全面了解学生,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积极进行教育引导,要尊重学生,依法执教,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六、德育导师工作的考核评价:、学校每学期对导师的工作进行一次考核评价,对成绩显著者给予表扬与奖励,对工作薄弱或失误者提出批评。、学年末对各个导师进行考核,评选优秀导师。(受导学生评、学生家长评、级部主任和班主任评、书面材料。)德育导师制工作考核结果记入导师个人业务档案,并与年度考核、奖励、评优、职务晋升等挂钩。德育“导师制”工作制度()档案制度为每个受导学生建立档案,跟踪指导。()谈心与汇报制度“德育导师”每周至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