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摘要】综述了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术后并发症及护理干预。认为通过精心全面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年化进展的加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extremityarterioscleroticocclusivedisease,LEAOD)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1]。LEAO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常导致病人截肢或死亡,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血管外科支架技术的开展,介入治疗是成为治疗LEAOD主要手段之一。然而,有些患者术后发生腿动脉血管再次狭窄或闭塞,其原因多种多样,如何避免及预防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已成为临床的一大难题,本文对此一系列问题进行综述。1介入治疗在LEAOD中的应用1.1LEAOD的定义LEAOD是由于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下肢缺血的退行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小腿跛行是股浅动脉病变的典型表现,而主髂动脉狭窄则表现为臀部及大腿的跛行。动脉狭窄闭塞的位置可通过股、?N、足背等部位动脉触诊来初步判断,血管狭窄有时可闻及血管杂音。当动脉狭窄性病变形成急性血栓或者血栓栓塞时,LEAOD患者可出现肢体急性缺血表现,为“5P”征,即无脉、疼痛、苍白、感觉异常、运动障碍。1.2LEAOD的治疗LEAOD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自体外周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动脉内膜剥脱成形术、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自体血管转流术、股深动脉重建术以及介入治疗。随着血管外科和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成为LEAOD的主要治疗手段[2]。1.3LEAOD的介入治疗目前常用的介入治疗有,超声消融术、粥样斑块旋切术、内支架植入术、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动脉内溶栓术等。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包括:①入路的选择,合理的入路是治疗成功和安全的必要条件,尽可能选择路径短的入路以便操作和控制;②闭塞段的开通,此为整个手术的关键,常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③动脉插管溶栓,此为血管介入的基础治疗方法;④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选择较为关键。另外,药物洗脱球囊和冷冻球囊血管成形术极大地提高了该成形术的效果;⑤支架植入,目前常用的支架分为两大类,即球囊扩张支架和自膨式支架;⑥内膜下成形术,以及机械性装置的辅助应用,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机械性装置包括机械性粥样斑块切除术、激光血管成形术、超声消融术等[3]。2介入治疗LEAOD术后并发症及护理2.1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治疗后已经完全通畅或好转的下肢动脉搏动再次减弱、皮温降低、肤色苍白或疼痛突然加重。预防及护理:术后按医嘱及时准确给以抗凝药,应认真进行床头交接班,按时巡回。向家属及患者交待如有不适症状及时通知护士。对于未留置导管溶栓的患者,应协助督促患者按医嘱要求离床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护士应向其说明吸烟对于血管疾病危害的严重性,敦促禁烟。并且,当患者出现急性血栓,护士应及时报告医师[4]。2.2出血出血是介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局部穿刺置管部位的出血,在插管溶栓过程或拔管以后均有发生可能。另外拔管后局部加压不当也易造成穿刺点出血,尤其顺行穿刺者更易发生[5]。预防及护理:①体位护理:教育患者要避免屈髋屈膝动作,以防鞘管折叠,造成对动脉穿刺点的撕裂损伤,导致血液自鞘管边缘外渗;②穿刺点护理:拔管后采用绷带“8”字型加压包扎穿刺点处12h,该法加压准确、牢靠、不易移位外加1kg砂袋压迫6-8h,如咳嗽、打喷嚏等腹压加大时,应以手掌按压保护伤口;③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皮下淤血,敷料有无血染,对顺行穿刺者应监测心率、血压变化。2.3脑梗死、急性心衰、呼吸衰竭术后可出现重要脏器并发症[6]。预防及护理:①进行抗凝、营养细胞及支持治疗,维持循环、全身代谢稳定及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褥疮、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②严格控制补液量及补液速度,给予强心、利尿、控制血压及减轻心脏负荷等治疗;③给予激素减轻肺水肿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