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冰取火》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2、能力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年轻人是如何用冰取火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体会并学习探险队员能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精神。教学重点:了解年轻人是如何用冰取火的。教学难点:年轻人是如何想出用冰取火的办法的。教法:启发点拨、课件演示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东西非常的重要,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火”的图片,看到了火你想到了什么?火可以做什么?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如何得到火?根据经验回答。板书:火。是呀,同学们,火可以产生热量,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火,(边说边展示南极的图片资料)2、你们来看,这是地球的最南端——南极,(课件展示)通过预习,你们已经对南极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谁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南极是什么样的?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南极的气温很低、风很大,到处都是冰天雪地。3、在南极这样烈风、酷寒、暴雪的环境里,人们更需要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发生在南极的与火有关的文章“用冰取火”。板书:“用冰取”,补充课题。4、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说点什么?有哪些疑问呢?学生谈对课题的质疑,用冰可以取火吗?在什么情况下想到的这个方法?怎么取得?是谁想到的这一方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出示课件)2、开火车读词(出示课件)摄氏度徘徊几乎赐给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绝望恢复驱散跳跃一缕焦点茫然干燥蓬松5、听录音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了一个探险队到达南极,他们要生火做饭,发现打火器不见了,最后有一个年轻队员想到了用冰取火的方法,把火给点燃了。)三、细读感悟,体会情感(一)、探险队员为什么要取火?没有火将意味着什么??默读1~4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对词句的理解。(1)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结合第3、4自然段想象):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在那么冷的个孤岛上,如果没有1了火,探险队员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可以从工作、生活中及生命等方丽面临的所有困难,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2)如果找不到火,这意味着什么呢?,其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陷入绝望——从而体会“火”的重要性)(3)小结:没有火,探险队员将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可以看出“用冰取火”的重要性。(4)指导朗读:先引导学生进行练读,读出天气的恶劣;再指名读。(5)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你就是那位探险队员,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火却丢失了,你有什么办法?引导学生想象探险队员的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感受?(6)师生共同分析:在当时、当地那种只有冰和阳光的特殊情况下,其他所有的办法都不可行,没法实施。最后得出那位年轻队员想的用冰取火的办法才是唯一可行的结论。(7)年轻的探险队员怎么会想到用冰取火的呢?教师引导学生从年轻人的动作、神态中想象他的心理活动。例如:“望着茫茫的冰源”“久久地思索”等词,都能说明这名队员肯于动脑筋,能利用南极现有的唯一资源,冰和阳光,并将凸透镜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充分说明了他的聪明与智慧。(二)感悟取火过程请默读第5~7自然段,思考:这位年轻的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请将用冰取火的过程简要概括出来。(久久地思索——精心制作“冰透镜”——用“冰透镜”取火。)l、大家都有些绝望了,而这位年轻的探险队员却久久地思索着,最后想出了办法。同学们从中能体会出什么?(这个年轻的队员肯动脑筋,善于思考,不向困难屈服;还能充分利用南极现有的资源——冰和阳光,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等)2、小声读第6--7自然段,思考:年轻的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画出表示动作的词。(1)先把描写制作冰透镜动作的词画出来,结合这些动词大家能否用表示顺序的词“先、然后、接着、最后„„”试着说一说他是怎样一步步做出来的。可以引导学生划出:取、刮、摩挲、做成。(2)从中可以体会到了么?(这位年轻的队员想出这个办法不容易,在做冰透镜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