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课时,本单元通过相对简短的两课,概述了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和创新的主要线索,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两个伟人的三项政策。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探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和对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借鉴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法,完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确立,都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都要随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手段。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使用的技术:PPT课件制作技术、网络视频下载、视频截取和组合、思维导图制作技术等。2、如何使用和使用效果:(1)导入新课播放《大国崛起》电影片段,引起学生学习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在讲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实行原因方面时展示课件相关史料,运用史料分析方法,并播放视频,加以概况,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当时社会环境变化的了解。(3)在讲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时,使用图表对比,多角度展示,能让学生对重大事件一目了然。(4)在讲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时充分运用相关史料,结合图片图表信息加以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读能力,。(5)在课堂小结部分使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导入播放大国崛起片段观看视频,感受历史播放教学视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讲授播放《列宁在1918》电影片段(十月革命后列宁对群众的一段演说),分析了俄国十月革命后严峻的国内外形观看视频,分析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播放教学视频势,面对困难,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能否经受严峻考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影响讲授阅读四则史料,归纳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分析史料,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PPT课件新经济政策的背景讲授观看大国崛起视频,分析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转变的背景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原因播放教学视频新经济政策内容讲授列表分析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全方位展示两种经济政策的差异,在对比中发现新经济政策的优势PPT课件新经济政策影响讲授展示1913--1919苏联农业生产成就图表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PPT课件斯大林模式的背景播放视频《大国崛起》分析斯大林模式的背景教学视频斯大林模式的内容课件展示识记斯大林模式的表现PPT课件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图片图表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全面评价PPT课件鉴古知今,鉴外惠中从苏俄(联)在探索中不断的改革,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在我国的改革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吸取这些经验教训?小组探讨,思维升华PPT课件思维导图,知识建构展示本节课思维导图,构建本节课知识框架学生形成完整历史体系,回顾本节课知识,及时反馈PPT课件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一、充分发挥学科特色,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要求和特色,一是史料的浩繁,注重对各种史料的收集分析对于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意义重大...